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魯澳文旅演藝交流 助力優勢互補
  • 加央行減息不利加元
  • 人行助力 熊貓債續火
  • 港股五月累升逾三百點
  • 動用9.7萬億日圓 干預匯市
  • 葡旅局冀二七年引五十萬中國客
  • 內地網紅書店顏值難換產值
  • 融貫方圓認證打造放心茶平台
  • 營業額萎縮 中小企:僅夠聘兼職
  • 人資公司:市場職位增 薪酬冇進展
  • 居民失業率降至2.5% 回復疫前
  • (一家之言)推綠色經濟 展環保新形象
  • 中山神灣深圳鹽田組合港開通
  • 深平湖南珠西土石方班列首發
  • 南航肇慶建跨境電商國際貨站
  • 大灣區北部灣航運合作譜新篇
  • 粵加速部署低空經濟發展
  • 貨策立場偏鷹 紐元後市看俏
  • 數字貿易峰會 探魯澳發展新模式
  • 魯澳多領域合作 發展新質生產力

談路環市區公交接駁

2024-05-15 06:35


    談路環市區公交接駁

    繼去年交通事務局完成開通氹仔輕軌線至澳門媽閣站的媽閣交通樞紐後,近來又不斷在輕軌石排灣線及其範圍內的部分,開展各系統及列車運行測試工作,以期爭取在今年底前交付運行。對於路氹的居民來說,可以算是一件可喜之事,畢竟多年來的宿願得以所償,輕軌可以在路氹暢通無阻,甚至可以直達澳門媽閣,是除了巴士之外的另一種交通工具,冀能更有效的為居民服務。

    不過,對於路環的居民來說是否如此,想是萬般滋味在心頭,也許是雞肋吧。雖然當輕軌開通所有站點時,前往離島協和醫院、澳門蛋、氹仔運動場、各大娛樂場所、機場以及北安碼頭、賽馬會、海洋花園站,到直達澳門媽閣站的媽閣交通樞紐等,各站點範圍內的居民都很方便乘搭,因為輕軌基本上已經涵蓋氹仔大部分地區及金光大道範圍。對於路環市區居民來說,試想想要乘搭享受輕軌便捷的話,最近的站點是石排灣站,步行前往也頗遠,搭乘巴士轉乘的話亦頗費周章,而且沒有轉乘優惠也是一個問題,好像輕軌不是為他們而設,甚至是將其棄諸腦後。

    路環市區是一個鄉村型的小市鎮,置身其中,有着一種脫離都市繁囂的感覺,澳葡時代甚至將其城市規劃定性為澳門的後花園,因為沒有大規模的建設在路環市區進行,至今還保留着原始的城鎮面貌及自然風光,也因此成為各地電視台及電影公司取景的好地方。更早之前,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例如:香港無線電視在一九七七年製作的民初電視劇《大報復》,是在路環市區衛生局對開海面的棧橋取景的;一九八六年由中國女影星陳沖演出的荷里活電影《大班》,就在路環譚公廟對開海邊搭上佈景拍攝的。

    這樣的一個美好的旅遊資源市鎮,是發展旅遊事業的好地方,但對於引入旅客或對居民出行便利的交通配套設施方面,似乎仍有不足之處。在巴士方面,雖然有多條路線在市區內運作,例如:21A、25、26、26A等,對於來往路環市區到澳門及氹仔地區仍感不方便,因為巴士路線兜兜轉轉需時頗長。如想發展路環市區方面的旅遊事業,改善當地的營商環境有其逼切性,例如改善原有配套的交通措施方便出行,除了方便居民出入外,引領遊客進入區內消費,也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輕軌延路環可行否

    倘若輕軌路線能伸延至路環市區附近,為居民及遊客提供一個另類方便出行的交通工具,引客入區,客人來,發大財,相信是路環居民及商舖之福及願景。不過,輕軌建設初期,似乎忽略了路環,雖然後來增補了離島協和醫院站及石排灣站,但仍沒有考慮伸展至路環市區,實屬可惜。或許當局認為,在路環市區的人口少,經濟效益有限,區內建設輕軌站會破壞市區的自然景觀等,不設實際。但又想方便一下市區內居民出入,聊勝於無,才會在石排灣的民居集中點設立石排灣站,想是既可方便該區的經屋及社屋龐大的居民出行便利,又可方便“不遠”處的路環市區居民,真的難為了家嫂。

    從最初輕軌路線規劃覆蓋範圍的設計來評價,其所到之處都是旅遊景點,遊客必經的地方,彷彿是專為旅遊而設的交通工具,這在坊間早有論述。若從這個觀點及現行的路線來研究一下,增加路環站是否可行?例如:增加路環市區站的話,也不想生搬硬套的去設計,最理想的路線就以旅行風景觀光的形式來規劃。按照現時路線的佈局,最近的轉乘車站是蓮花站,這個站點的主要功能就是前往橫琴蓮花口岸海關,其附近就是路氹城生態保護區,如果從該站點開始轉乘前往路環站,沿着路氹城生態保護區、西堤馬路、聯生海濱路向海邊伸延,在龍宇工業大廈附近轉上荔枝碗馬路,在靠近保安部隊訓練中心附近的空地設立路環站,然後以高架行人天橋的形式,將行人或旅客引領至路環街市附近落地進入市區,將不失是一條理想的旅遊路線。因為蓮花站是來往內地琴橫及澳門的口岸站點,有大量的商旅遊人,如果第一站先從這裡開始,欣賞路氹城生態保護區及兩岸景色,再進入路環市區內觀光,回程可經由輕軌沿線再遊覽各地區的特色景點。

    相對於路環市區居民來說,可經由輕軌路環站到達蓮花站轉乘,就可以利用輕軌沿線到達氹仔金光大道景點及各地,甚至不用再轉乘巴士就可以跨海到達澳門媽閣交通樞紐,然後前往澳門各處。倘若將來輕軌東線完成關閘站後,還可以經由關閘進出澳門。反過來說也是一樣,澳門各處也可以輕易從關閘站或媽閣交通樞紐到達路環市區。所以,路環站的興建,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對路環有利的。

    倡石排灣空中走廊

    或者單從考慮路環市區居民的便利出行,不想花費太多大規模的基建經費的話,也可以從石排灣站興建一條好像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式的空中走廊,沿着石排灣馬路直接到達路環市區街市附近落地,並將橫跨石排灣馬路的兩座行人天橋串連起來,成為石排灣馬路上空的觀光長廊,既方便旅遊人士步行前往路環市區時,可以一面欣賞沿途的街景,又可以俯瞰郊野公園的景致。居民又可方便前往石排灣輕軌站乘搭輕軌出行,最好還能安裝類似松山行人隧道式的自動行人道,倘若雙向自動行人道佔地太多,單向的也可以,總之,能給予行人旅客方便,也不失是解決輕軌對路環市區覆蓋面不足的一個既經濟又便捷的方法。

    題外話是對於101X巴士路線的一點建議。101X巴士從港珠澳大橋口岸開出,經過海上居站後,便會作出提示乘客到達看台街∕騎士馬路站時可在該站下車,經由該站點前往關閘總站轉乘其他路線巴士到達目的地。不過大多數的情況下,只是有很少人下車,也不知道是否到了目的地下車,還是前往關閘總站轉乘。如果由該站點步行前往關閘總站的路程遠近來說,至少也要十餘分鐘的時間,若攜帶行李更為不便,倒不如在其他的站點轉乘還節省時間及方便。因此,倘若將101X巴士路線改由馬場東大馬路直上關閘廣場,在特警總部的一側,51號巴士站位置附近增加一個停靠點,然後直出永定街,再按原行車路線行走,由於該站點位置與關閘地下車站近在咫尺,相較在看台街∕騎士馬路站下車,再前往關閘總站轉乘更為便捷,相信更容易吸引乘客轉乘的意慾,提高轉乘的效率,增加101X

    巴士乘客的流動性。

    自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