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青澳江體三籃稱王封后
  • 消防局青發協齊衛冕
  • 習武之路各適其適
  • 三獅兵敗如山“島”
  • 西班牙有危有機
  • 艾卡拉斯施華利夫法網爭霸
  • 法國“大”勝可期
  • 黃俊華黃心妍南拳登頂
  • 阿根廷點兵美斯入選
  • 巴西勢奏凱“哥”
  • WTT澳冠軍賽九月上演
  • 三慶盃乒球賽明開打
  • 大眾班下周一登記
  • 英超下季續用VAR
  • 綠衫軍107:89破獨行俠
  • 為鬧而鬧無助變好
  • 國際龍舟賽今起波瀾
  • 澳代表隊:爭入三甲
  • 三獅踢走基亞利殊馬古尼
  • 施韋迪柏奧蓮妮會師決賽

(衆藝館)故事的尾巴

2024-05-19 06:35

故事的尾巴

    劇場,一個觀看的場所,即使劇本寫得多好,多具戲劇性,主題多麼的深刻,一旦沒注意好“劇場性”的問題,便無法稱得上一個好的演出。一般來說,這幾年在校際戲劇賽中獲得導演獎或優異獎的劇目,都是“劇場性”較為突出的作品。就以今年三個獲得導演獎的劇目《我好肚痛》、《盛夏之年》和《創傷》為例,談談它們的優與憂。

    《盛夏之年》和《創傷》兩劇目的導演,都是去年導演獎得主,無疑令人對今年的作品寄予更高期望,可惜問題卻出於劇本,虎頭蛇尾,匆匆完場。

    《盛夏之年》繼續以去年得獎作《封城》的兩位主要演員當主角,十多位群眾演員分別飾眾多不同的角色,整體合作性強,氣勢逼人。全劇無正式佈景,以群眾演員排列出工整、平衡的構圖,展示空間與氣氛,其中,講到女孩家庭飯局被問及考什麼大學這場,飾演長輩的演員每人手拿一個飯碗一雙筷子,一邊拷問女孩一邊敲打碗筷,有創意同時切合女孩的心理反應。可惜這種物質語言的運用只是曇花一現,劇的下半場只有重複群眾列陣的方式,最後的感人靠的是兩位主角情感充沛的對話,而不是劇場行動的推演。

    至於故事情節較複雜的《創傷》,捨棄過去幾年的本土生活素材,以醫院、精神病患為題,據說改編自韓國劇集,不過導演沒有以電視劇的方式去處理文本,反而以多變的流動景片和桌椅設置不同的空間,甚至以景片的組合與節奏呈現人物內心的壓迫感。新晉護士與精神病患之間的誤解與情誼,難以在十五分鐘的演員中有序展開、深化,最後以兩大段對話化解心結,也只是為完場而完場。

    兩部作品,在舞台調度、物質語言的運用可說都有獨到之處,而且演員之間的合作性也比較突出,可惜戲劇性還追不上劇場性的辛苦經營。

    (今年校際戲劇 · 三)

    踱    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