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台地方選舉“藍白合”?
  • 網紅景點
  • 台四私立大專下月停辦
  • 黃埔軍校百年校慶塌舞台兩傷
  • 蔣萬安:舉辦無問題
  • 陸軍機巡台距基隆69海里
  • 台胞大陳島尋根
  • 胡塞武裝稱再襲美航母
  • 伊朗前總統內賈德參選總統
  • 特朗普開設TikTok帳號
  • 澤連斯基與美防長會談
  • (社論) 特朗普被判有罪因禍得福?
  • 烏議員:首批法軍事教官正赴烏
  • 我副外長晤美戰略學術界人士
  • 民調:莫迪料連任總理
  • 中方:對侵權挑釁有限度
  • 董軍:“台獨”武裝如甕中鱉
  • 解碼嫦六月背之旅
  • 我防長:必將粉身碎骨
  • 人類首次月背“挖寶”

美“老調重彈”圖制華

2024-05-21 06:35


    美“老調重彈”圖制華

    從歷史角度看,美國針對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的抹黑話術已不是第一次出現。據新華社報道,專家指出,美國反覆彈唱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的老調,本質上是另一種形式的“中國衝擊論”、“中國威脅論”,是將經貿問題泛政治化、安全化、意識形態化的又一翻版。

    限華在產業鏈低端

    “炒作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是一個明顯的雙標行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曲鳳傑分析指,美國此番“老調重彈”是針對中國的新敘事陷阱,一方面意在把中國鎖定在產業鏈低端,遏制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另一方面為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找藉口。

    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羅思義指出,美國擔心在國際貿易中自己越來越多的產品無法保持價值鏈高端地位。這正道出了美方的意圖——遏制打壓中國新興產業發展,為本國謀求更有利的競爭地位和市場優勢。

    相似的一幕也曾經在日本上演。

    日本經濟學家田代秀敏表示,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就曾以“生產過剩”為由打壓日本纖維產業。隨着日本汽車、半導體等產業崛起,影響到美國的利益,相關企業也受到美國遏制,導致日本高科技產業發展受阻。

    “現在炒作所謂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論’和當時日本的遭遇如出一轍。”他說。

    正如西班牙《起義報》網站近日發表的文章所說,這不過是基於地緣政治理由的經濟保護主義。

    一邊高舉綠色發展大旗,一邊又揮舞保護主義大棒。美國罔顧事實、包藏禍心,在更大範圍和更深程度上對全球經濟、全球市場產生了負面影響。

    二○二二年八月,美國頒佈的《通脹削減法案》明確提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相關補貼政策,並規定美國消費者購買的電動汽車若含有“受關注外國實體”生產的電池組件,就不能享受七千五百美元的清潔能源汽車稅收抵免。

    搞保護主義無贏家

    商務部政研室副主任丁維順指出,這種做法具有明顯的歧視性和排他性,違反了世貿組織基本原則,也違背了自由貿易理念,本質上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

    “歷史和現實都已經多次證明,各國之間削減壁壘、擴大開放,國際經貿才能打通血脈、煥發生機。”丁維順說,反過來講,以鄰為壑、孤立封閉會影響全球經濟健康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副司長霍福鵬認為,推行這種措施不僅不利於自身內部產業問題的解決,而且會嚴重打亂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穩定運行,也給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和經濟綠色轉型帶來新的障礙。“搞貿易保護主義損人不利己,是沒有贏家的。”

    綠色低碳轉型蘊藏着海量的需求,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機遇。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何海林建議,各國應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加強政策的協調和標準的統一,協同推進技術創新和成果共享,營造公平競爭和貿易的國際環境,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加強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在開放合作中共同推動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

    “全球範圍內新能源產能不是過剩,而是短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對世界不是威脅,而是貢獻;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不要封閉設限,而要開放合作,才能行穩致遠。”丁維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