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台四大學下月停辦
  • 穗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重開
  • 粵首發“惠民托育券”
  • “和平方舟”號將首訪法希
  • 巴士賣凍飲
  • 南醫大老師救人竟受罰
  • 浙紀念翁同文誕辰110周年
  • 西藏原書記吳英傑被查
  • 美173協會促延意見徵詢期
  • 中證監澄清“轉融通”驟增
  • 李強考察中澳大熊貓保護合作
  • 發改委連發三文回擊
  • 外媒曝美抹黑中國疫苗
  • 意總理擬近期訪華
  • 深中通道通過驗收
  • 深中通道攻克“卡脖子”難題
  • 廈金加速同城化建設
  • 台民冀兩岸和平穩定
  • 若沒收俄資產G七恐失六千七億
  • 諶貽琴籲巾幗堅守民族大義

台媒:賴講話升高台海危機

2024-05-22 06:35


    台媒:賴講話升高台海危機

    【香港中通社廿一日電】台灣當局領導人賴清德發表“五 · 二○”就職講話,台灣輿論指,賴清德再度宣示“兩岸互不隸屬”,直接挑戰“一中原則”的紅線,賴清德對陸方展現強硬對抗的姿態,兩岸未來不僅難破冰,危機恐再升高。

    《中國時報》發表社論表示,賴清德講話洋洋灑灑五千多字,涵蓋沉痾的島內事務與兩岸政策方向,充斥華麗詞藻與空洞口號,實質內容處處矛盾。尤其提及立法機構亂象,對藍綠都想討好;面對大陸不脫“台獨”本質,使得原本可釋出的善意大打折扣。

    賴講話藏“兩國論”

    社論指,賴講話中後段的重點擺在兩岸政策,除了延續蔡英文的“兩岸互不隸屬”基調,從頭到尾都以“中國”稱呼對岸。賴雖喊話兩岸重啟觀光旅遊、學生赴台就學,但骨子裡仍是“務實台獨工作者”,言詞中一再挑起兩岸對立氛圍。總結賴清德的就職講話,不只口號空洞,更潛藏“兩國論”;不思如何與在野黨對話,更欠缺兩岸長治久安的政策,讓各界相當失望。

    《工商時報》社論表示,如果賴清德無法處理好兩岸關係、朝野關係以及經濟發展議題,未來四年台灣必定要過苦日子。他領導的當局如果不能在心態上有新視野、實踐上有新做法,兩岸關係必然益加惡化,政黨衝突必然更加嚴重。可以預見,其未來施政將窒礙重重,讓理想淪為空想。

    緩解敵意契機盡失

    《聯合報》評論文章指,賴清德的兩岸論述將台灣人民“去民族化”、“去文化化”,以政治上(與中國大陸無關且互不隸屬)重新包裝並界定台灣人民的政治屬性,完美錯開了北京領導人釋出的軟性兩岸接口,緩解兩岸敵意的契機盡失。

    文章指,這種“繞行式台獨”絕非北京方面可以接受,後者確實反應激烈。兩岸關係已谷底盤旋了八年,在蔡英文任期最後一刻大陸釋出了善意與某種讓步,既然賴清德選擇擦身而過,台灣民眾必須繫好安全帶,伴隨被賴清德視為“災難”的台灣,迎接未來四年了。

    挑戰一中原則紅線

    《中國時報》刊登評論文章指,儘管賴清德在就職講話中多次倡議和平、呼籲避免戰爭,但他卻以“中國”代替“中國大陸”,更直言“即使全盤接受中國的主張,放棄主權,中國併吞台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敵我意識分明;尤其在美國國會正討論是否修改《台灣關係法》的敏感時期,賴再度宣示“兩岸互不隸屬”,直接挑戰大陸“一中原則”的紅線。賴清德對陸方展現強硬對抗的姿態,形同蔡英文“兩國論”的升級版。

    面臨內外烽火連天

    文章表示,賴清德是雙少數執政,對內,在立法機構和在野黨粗暴對抗;對外,不願承接大陸伸出的橄欖枝,不僅不承認“九二共識”,也不肯說“中華民族”的通關密語,未來賴清德當局恐將面對內外的烽火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