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聚合新聞
新聞
  • 衛生局接獲1宗腸病毒群集性感染報告
  • 衛生局接獲2宗流感樣疾病群集性感染報告
  • 天氣炎熱 衛生局呼籲居民慎防中暑
  • 金管局提醒市民警惕偽冒銀行廣告
  • 【推動1+4科研創新】 2024年度科學技術獎勵計劃6月20日起接受申請
  • 澳大舉行軟土地基地下工程岩土問題國際研討會
  • 原賠償金額過低 “海一居”預約買受人獲中院提高賠償金額
  • 勞工局呼籲工友注意預防中暑
  • 逾百間超市600款貨品價格在線供比較
  • 【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第15屆國際基建論壇系列舉措豐富中葡及澳門元素
  • 【旅遊+美食】“美食之都廚藝展示” 歐洲、非洲、大洋洲“5都”美味盛宴
  • 文化局網上書店推暑假雙重優惠 全網站圖書8折及購書獲送益隆炮竹廠書籤
  • 澳門城市燃氣天燃氣接收站聯合消防演習
  • 非強制央積金2024年度預算盈餘特別分配款項名單公佈
  • “4‧23澳門全城共讀日”活動圓滿結束
  • 2024年4月飲食業及零售業景氣調查
  • 回音計劃──樂隊訓練營接受報名
  • 焦點:18-19世紀中西方視覺藝術的調適 推出多項展覽延伸活動
  • 2024“澳門文化藝術青少年計劃”報名延至6月28日截止
  • 教青局提醒注意高溫天氣

衛生局接獲2宗腸病毒群集性感染報告

2024-05-22 18:59

衛生局今(22)日接獲2宗腸病毒群集性感染的報告,具體如下:

第一宗,患者是位於澳門市場街的澳門福建婦誼第一托兒所動物班3名幼童,1男2女。

第二宗,患者是位於大三巴巷的利瑪竇中學P3C班5名學生,均為女性。

上述患者最早於5月18日開始出現腸病毒感染症狀,全部患者已到醫療機構診治,病情較輕,無住院或出現神經系統異常症狀等嚴重併發症的個案。有關場所已加強清潔消毒和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感染控制措施,嚴格執行患病人士隔離的規定。

腸病毒感染可由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EV 71型腸病毒等引起,世界各地全年均有發生,一般以夏季高發,可引致多種疾病,比較輕微和常見的有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亦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等。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潛伏期為3至7日;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病者的排泄物傳染,亦可經飛沫、接觸受污染的物件等途徑傳染。兒童在托兒所、幼稚園等地方經常聚集一起,遊戲時會密切接觸,傳染性頗高的手足口病便容易暴發;發病初期有發燒、喉嚨痛,然後手掌面、腳及臀部出現水疱或不痛不癢的紅疹,口腔內會有小疱疹,繼而潰爛;7至10日內水疱與紅疹會漸漸消退,自然痊癒。腸病毒的傳染力始於發病之前幾天,在喉嚨與糞便中都存在病毒,而糞便可能延至數星期後仍帶有病毒。

衛生局正密切留意腸病毒疫情的發展,並強調大部分腸病毒感染個案可自行痊癒,但少數病人可能出現致命的併發症。衛生局呼籲家長、學生和學校、托兒所、院舍工作人員採取下列措施,預防腸病毒感染:

個人:

  • 洗手:接觸眼、鼻、口前,以及飯前、如廁後及處理完嬰兒的尿片或其它污穢物後要洗手;
  • 呼吸道禮儀: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住口鼻,及儘快洗手;沒有紙巾時應用衣袖或肘部掩着口鼻,而不應用手掌掩着口鼻;
  • 減少接觸: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空氣流通情況欠佳的公眾地方;
  • 增強抵抗力:均衡飲食、足夠的水分、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和避免吸煙,以增強抵抗力;
  • 及時就醫:若有發燒及出現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的症狀,應儘快找醫生診治,特別是症狀嚴重時。

學校和院舍:

  • 環境衛生: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經常用1:100漂白水稀釋液清潔桌椅、玩具和1米以下的牆身等兒童容易接觸的地方;
  • 病人暫停上學入托:留意員工和兒童患病情況,有發熱或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症狀的兒童或員工應暫停上學或上班;
  • 及時通報:如兒童或員工有不尋常的集體患病情況,應立即通報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電話:28533525,傳真:28533524)及社會工作局或教育及青年發展局。

政府消息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