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研院全國憲法賽報名
  • 新華夜中學生了解監獄運作
  • 隆都同鄉會參加沙溪非遺周
  • 珠澳兒童繪本填色報名
  • 雙水同鄉會考察閩兩企
  • 工聯筷子基七感分享會月底辦
  • 圖協訪珠海金灣圖書館
  • 張權藥廠贈街總兩中心破痛油
  • 青進協考察深合區民生建設
  • 工聯氹服描繪人生首張照片
  • 建築師協出席粵導則審查會
  • 警惕假冒現金分享騙局
  • 青海領導訪省級政協會
  • 分享會交流第四橋建造技術
  • 建安協新閣就職不忘初心
  • 豐澤政府泉州同鄉總會簽約
  • 科技界積極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
  • 冀政協副主席訪僑總增聯繫
  • 菜農桌面演習應對極端天氣
  • 福校認識“風暴潮”避險

視障會轟融特教失敗

2013-11-05 00:00

張志邦

    視障會轟融特教失敗

    評估無厘頭    教育唔到位    政策存缺陷

    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推行多年,成效常被坊間質疑。澳門視障人士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張志邦狠批特教輔導員或教師未能“對症下藥”,教育不到位,釀成不少犧牲品。

    視障童變智障

    講起特殊教育,張志邦顯得義憤填膺。他的其中一名會員自小失明,幸上天給予他聰明的頭腦及藝術天賦,考獲八級鋼琴,惟行為舉止十分怪異。原因是其自小與智障學童一起學習,一直至高中,父母發覺長此下去必定影響孩子的成長,忍無可忍,毅然將孩子送入融合學校。來到新的學習環境,以往錯誤的教育方式在該孩子身上表露無遺,他不懂得與人溝通,不懂得兩性關係,甚至非禮女同學。

    導致智障與視障學童歸類一起學習的原因,張志邦批評特殊教育評估中心的評估方法。他表示職員會詢問視障人士“識唔識數錢?”,抛球予他們接,放置一堆障礙物在視障人士面前,詢問是否看得到、會否撞到?以智障人士的評估模式,為視障人士做評估,詢問與眼睛無關痛癢的“無厘頭”問題,是造成“冤案”的一大原因。

    眼疾女聞電腦

    另今年就讀小三、患視神經萎縮、近視兼散光的女學童,為另一融入教育下的犧牲品。教師未能因材施教,着女童用平板電腦學習,現在女童看平板電腦上的每隻字需放大到兩至三吋、俯身“聞”電腦才能看得見,實情會對女童的眼睛造成嚴重傷害。取而代之,可用發聲電腦學習。

    缺針對性教育

    張志邦表示,不論視障、聽障、智障、肢體殘障等人士,均有不同的身心需求,現今教育制度下未能因應不同的殘疾類別,採取相應的教育方針。教師、輔導員或社工培訓不到位,未能了解殘障學童的困難及需要,處事不人性化。

    同類問題亦發生在制訂傷殘政策上,制訂政策者本身不是殘障人士,以局外人身份制訂政策予需要接受服務的人,導致大多數政策的成效大打折扣。張志邦舉例視力殘障的分類分級評估,不是從尊重的角度出發。視力殘疾分輕度、中度、重度及極重度,但中度與重度只有一線之差,政府的相關支援卻少一半,衍生殘障人士之間的矛盾,中度及輕度亦不見得需要的支援較少,政府應該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