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夏寶龍:中央肯定澳門特區施政工作
  • 夏寶龍下午抵澳 多處大量警力戒備 傳媒又只能「遙望」
  • 「澳門新街坊」放寛至年滿18歲澳人可認購
  • 美國中國委員會年度報告關注本澳DQ及新版國安法等 特區政府:不實指責 堅決反對
  • 指網民稱警鐘長鳴「鳴到不得了」、「鳴到唔可以再鳴」黃少澤:旨在讓市民知道、監督、自我反省
  • 明起夏寶龍來澳考察調研一周 賀一誠:妥善安排 確保圓滿成功
  • 那亟待解放的母體–《陰性》及其相關
  • 李靜儀:未補足「強假」及「疊假」 僱主或刻意違法
  • 議員指有部分運動員被要求「自資」出外參賽 補助比例未清晰 體育局:出外參賽補助比例不變
  • 「個人遊」再增8市 有哈爾濱、拉薩、蘭州等 賀一誠:衷心感謝中央政府再次推出惠澳措施
  • 誰來愛我們?
  • 賀一誠與印尼勞工部部長伊達會面
  • 三個月大嬰兒被熱水燙傷 保育員被判入獄半年 緩刑兩年 初院亦裁定保育員及托兒所須賠償
  • 特殊教育等三項獨立資助項目將整合至《免費教育津貼制度》 24/25學年起一年分兩期發放
  • 一名女獄警涉嫌勒索釋囚 黃少澤:震驚、憤怒 絕不姑息害群之馬
  • 指石排灣線列車測試意外屬人為錯誤 公建局:專責指令員錯誤過早比指示
  • 現金分享7月2起派發 預計約74萬人受益 支出約73.6億元

澳門青年運動的浪接浪

2015-05-21 11:50

澳門青年運動的浪接浪
2014年的反離補法案運動把澳門的社會運動帶到一個高潮,並創造澳門社會動員的歷史。經過一年沉澱,澳門青年運動將何去何從呢?或許讓我們回望過去一段時間澳門青年運動的發展,對將來有多一點啟示。
回看近年三次青年運動的浪潮,每次動員的人數以及對特區政府所帶來的衝擊,都是一次比一次多和強。這三個浪潮從2010年開始,之後每到兩年就出現一個高潮(分別為2012和2014年),若從這個模式去估算,2015年可能是另一個青年運動的退潮期而2016年可能又會出現另一高潮,而這個新的波浪可會比2014年的光輝五月更耀眼呢?
當然2016年的第四波浪說法,並沒有實質的理論和邏輯所支持的。但是回顧過去三個波浪的發生,我們不難發現三個問題,而這些問題若未能得到好好處理,第四波青年運動還是有好大機會出現。
第一個問題,是澳門青年的基本生活訴求,如房屋、交通、醫療、城市發展以及青年人的個人發展機會等,當然這些也是一般澳門居民的訴求。這些訴求在2010年第一次青年運動時已提出,然而多年來它們都沒有好大程度的改善,這進而不斷削弱年青一代對政府的信任度。這個就是根本的問題,一天沒有大改善,當青年面對政府有問題的政策時,走上街頭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始作俑者 真正亂源
第二個問題,就是誘發青年動員上街的催化因子。從過去第二和第三波的動員來看,民眾被激發上街的原因就是來自特區政府以錯誤的方法回應民眾對個別政策的質疑所致。在2012年的政改討論,特區政府基本上是採取迴避的態度,亦同時動員親政府的社團支持政府方案。而2014年的反離補法案運動,就是由於政府的錯誤政策、拒絕回應民眾撤案訴求而出現。簡單來說,觸發青年動員上街的催化劑就是特區政府的錯誤政策和以錯誤的策略和態度去回應公眾的素求。
第三個問題就是對反對人士的打壓。打壓力度越大,反抗的力度也越大,打壓只會激發更多的人士反對政府。如2012年的政改討論,由於當局以高壓方法壓制傳媒討論政改,只讓媒體宣傳政府的「+2+2+100方案」,最後亦迫使一群前線的記者上街,反抗當局的打壓。又如2013年「630倒陳大遊行」後,警察在沒有合理原因下,阻止個別民主派青年散步行上主教山,隨後拘捕個別人士。這些行動只會激發更多民眾對政府的不滿,亦同時誘使更多對政府不滿的人士在下次動員走上街頭。
就上面第一個問題,或許特區政府並沒有良方和能力,在短時間內大大改善那些民生問題。但就第二和第三個問題,特區政府實是可以多做一點去避免觸發第四波青年運動的出現。避免提出觸發民眾上街抗爭的政策,減輕對反對派的打壓都是正道。然而,觀乎近日特區政府的表現,好像還沒有意識到第二和第三個問題。如2014年政府提出有意修改街影條例,以及近日就放寬漁人碼頭地段可建高度,都好像是要觸發民眾的強大反對。
打壓力越大 反抗力越大
另就對反對人士打壓的陰影揮之不去,澳門大學的仇國平教授不被續約和聖若瑟大學的蘇鼎德教授被辭退,都被認為是對參與社運和公開評論政府的學者進行打壓,前線記者還是不斷投訴新聞自由的問題,這些都可為日後的大型動員灌注入更多動員的能量。 從當權者的角度來看,擾亂社會穩定的可會是那些社運人士,以及沒有做好「和諧」宣傳工作的傳媒機構和人士。或許打壓,會得到短暫的維穩效果,但從過去經驗,不停打壓只會為下次社會動員添加更多新成員。或許當權者把打壓說成,為製造短暫穩定換取時間,修補政府與市民之間的鴻溝。但從過去特區政府的表現,打壓是有餘,但政府與市民之間的鴻溝越來越闊。
澳門現在的情況就如一個病人做完手術後,元氣還未回復,但又沒有改善自身的生活行為,最後癌症又復發;然後又動手術切除癌細胞,進一步消耗元氣,澳門已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情況只會越來越差。
今日香港 明日澳門?
當香港的社運人士習慣用「今日澳門,明日香港」來作為反對政府的口號時,澳門市民一邊在看花生騷的同時,或會感到不是味兒。但與此同時,澳門社會可能也正朝向「今日香港,明日澳門」的方向走,若我們沒有真正面對社會問題的根源,澳門或會跟隨著香港,社會越走向不穩。
或許我們還有一道微弱的光,可引領我們走出這個惡性循環。新一屆政府有全新的司長作管治班子,從各司長上任以來的表現看,他們都比前任司長較為進取,亦較為主動與民眾溝通,這或許是讓澳門政府走出這管治惡性循環的一道曙光。但這道光現在還是很微弱,希望這一點的光能越走越亮,把澳門社會帶離這個管治的陰霾,進入光輝的新時代,當然我想澳門居民亦希望「新時代」是光輝的。
(全文請見網頁版,小標為編者後加)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