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港澳記者了解國產機研發歷程
  • 黎若嵐:土生土語是澳孕育語言
  • 今多雲驟雨
  • (新聞小語)汲取教訓 保障更生人士
  • 鏡湖:護理促進醫療產業發展
  • 黃潔貞促建高水平護理梯隊
  • 培道才藝達人比拼精彩紛呈
  • 學聯成員學習國安知識
  • 全澳教師籃球賽卅七隊競逐
  • 教局建言平台關注青年體質
  • 明愛特教交流會分享心得
  • 中國海洋大學訪澳大促合作
  • 閩政協主席訪城大促交流
  • 青年教師赴港交流收穫豐
  • 福校幼園慶母親節溫馨感人
  • 城大論壇促琴澳金融發展
  • 新聞特搜
  • 恆山黃芪認證技術琴澳落地
  • 工聯北綜講解防坐骨神經痛
  • 智耆之友午膳齋宴溫馨

明供求 優環境 引人才

2015-10-20 06:30

    明供求   優環境   引人才

    小城求賢若渴,從前幾年經濟一路領跑,增長速度傲視全球;到如今博彩業走下坡,經濟進入調整期,“人才缺”與“人資荒”的話題始終縈繞澳門。如何培養人才、留才引才,問號盤旋在澳門人的頭上,卻依舊找不到解決之道,與定義不清、供求不明、舞台欠奉不無關係。

    對於社會長期高呼人才短缺,特區政府一早正視,將人才培養列為施政五大長效機制之一,成立人才發展委員會。人才委“征戰”年半,會議不斷,其最大動作當屬成立人才資料庫,且取態開放,鼓勵“人人都可以自己登記做人才”。但如此數據有多少參考價値,分析的可信和效果有幾大,可否實現其原設的“中央調節、人才配對”的構想,坊間有疑問。

    各行各業都在嚷“缺才”,但講到所需求的人才類型和缺口數量,心裡冇底。一直以來,社會看人資供應,長期依賴官方的就業調查和勞動力數據,概覽人資整體趨勢變化,問題不大。但統計工作“數人頭”,能否掌握科學數據,深度分析,卻是另一回事。論“人資”,具體在不同行業分類、職業工種、高低層級上的數量分佈;或從“人才”角度分析其學歷程度、專業對口,單憑統計部門無法兼顧。數據不清晰全面,制度透明性、規範性難以保障。爭論不休的外僱問題就是好例子,究竟是不足抑或過剩,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多少因為數據唔清唔楚。

    人才顯才能,舞台不可缺。要培養人才、吸引人才,不僅在於政策,更要從整個澳門的產業結構、產業佈局上整體考慮。澳門經濟高度依賴博彩業,博彩稅收與政府財政息息相關,多年來敲鑼打鼓推動經濟適度多元,但成效未彰,產業結構單一、人才發展空間狹窄,部分行業連自身生存的空間都成問題,遑論留人吸才。

    重要的還有專業認證制度,是社會建立公平的人才競爭機制的關鍵。但顧及自身利益問題,保護主義難免成為建立專業制度的最大絆脚石。政府須拿捏到位,既要妥善平衡,更須秉持原則,着眼於澳門可持續發展,否則形形色色的引才政策,恐怕不得要領。

    人才流動,有規可循。過去追求高薪厚職、升級福利,現今高端人才往往更看重城市環境、自然環境,傾向在自然環境質量好的城市工作與生活,寧要美景,不要高薪。面對區域內白熱化的人才競爭,澳門決不能忽視優美環境。這跟特區政府近年強調建設宜居、宜遊、宜業的城市,一脈相承,比照現實,這方面需要改進的工作實在太多。正如有內地學者所言,機會蘊藏在環境中,對於區域而言,政府重視投資於人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制度環境、工作環境與生活環境建設好。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