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詹雯婷陳建寧法庭針鋒相對
  • 金牌監製臨別話滄桑
  • 李亞鵬承認欠薪道歉
  • 《慶餘年2》明晚開播
  • 蘇有朋北京巡唱圓滿落幕
  • 歐陽娜娜畢業選擇拿文憑
  • 胡楓周六來澳開唱
  • 陳健安許月湘再合拍MV
  • 陳法拉新片講澳門故事
  • 艾倫沃克下月澳門開騷
  • 陳思圻願繼續拍檔搵銀
  • 視事關心
  • 節目表
  • 泰萊斯威特為公司註冊商標
  • 姬摩絲拖實Skip出席活動
  • Ailee未婚夫身份曝光
  • 松村沙友理被爆戀情
  • 佐治古尼自編自演舞台劇
  • 荷爾芭莉遭男友曬全裸艷照
  • 《槐蔭記》觀後感

收穫,還在音樂會之後

2015-11-08 06:30

    收穫,還在音樂會之後

    “學海無涯,唯勤是岸”,讀小學時,老師就曾督促我用毛筆反覆抄寫;可惜,我對其深意體悟得很遲。

    不過,要勤奮,有時也需要機會。今屆音樂節,有些場次,是我早想受教,卻未能得到:如《葡謠風韻》,我錯過了聆聽PedroMoutinho演唱“法多”,錯過了領略六角手風琴的特殊韻味;有人安慰我,“法多”年年有,何必煩惱自尋。我還錯過了“冰島小王子”的音樂會,錯過了“美麗與恬靜的藝術邂逅”,錯過了“音樂與心靈的觸碰”;有人安慰我,說“冰島小王子”登台頻頻,以後會有緣份的。但經驗教訓告訴我,錯過了就錯過了。你看第八屆葡萄牙中提琴家查維斯、你看第十屆俄羅斯鋼琴家史達克曼父子,事隔那麼多年,你還能在國際音樂節見到嗎?只能想入非非了。特別令一些人揪心的是,倘若沒有在第七屆觀摩俄羅斯女中音歌唱家奧勃拉茲索娃的獨唱、沒有在第九屆觀摩奧勃拉茲索娃在歌劇《遊吟詩人》中飾演吉普賽女人阿蘇切娜,那就非“可惜”兩字可以形容,因奧勃拉茲索娃已不在人世了。

    剛才提到失之交臂的“冰島王子”。事實上,在北歐六個國家和地區,除了丹麥和法羅群島,另外四個國家的指揮家、作曲家、歌唱家或作品,都在今屆國際音樂節亮相。芬蘭指揮家薩洛寧指揮馬勒室樂團演奏芬蘭作曲家西貝柳斯、林伯格,以及他自己的作品;歌唱充滿浪漫氣息的海勒康德和她的鋼琴家同胞基爾斯頓,演唱演奏也為瑞典作曲家施丹哈默、尼爾森、蘭斯特羅姆、尼斯特勒姆的作品,海勒康德還演唱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我愛你!》和西貝柳斯的《初吻》,這就使我有着到北歐走了一轉的欣喜,尤其在聽了穆洛娃演奏西貝柳斯《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之後。我素來樂於把那些作品跟產生那些作品的土壤聯繫在一起,此乃收穫加倍。

    就在音樂節期間,我得到葡萄牙發行的紀念西貝柳斯誕辰一百五十周年的郵票,似乎全世界都在呼應着對西貝柳斯的緬懷了;同時還有葡萄牙紀念德國出生的英國公民、女高音歌唱家施瓦茨科普夫誕生一百周年的郵票。見到這張郵票,我頃刻想起第廿七屆欣賞艾嘉 · 米高妮演唱理查·斯特勞斯《最後的四首歌曲》的情景,我當時感到非常親切。這種親切的形成,不能不說也得益於施瓦茨科普夫,因為,艾嘉 · 米高妮是施瓦茨科普夫的學生,而我,最早聽到淨化靈魂的《最後的四首歌曲》,正是施瓦茨科普夫早年的錄音。

    所以說,重聽一首自己喜愛的樂曲或歌曲,常常會勾起對初聽印象的一種追蹤。現在和過去連結起來,不就十分有意思嗎?倘若把接觸很多很多樂曲歌曲的前後記憶都饒是如此地連結起來,那不就能成為像鏡子那樣折射我們內心的一個精神寶庫嗎?

    “朝雨鋤瓜夜讀書”,寫到這裡,我還想喋喋乎哉!做文章,我從來靠“爛筆頭”,在第廿九屆國際音樂節走進歷史的關口,我要感謝不厭其煩地為我傳真稿件的淑盈,不嫌辛苦地為我飛車送稿的紹達;更要感謝《澳門日報》為我的拙作操勞的所有工作人員,還有那些讀了我的拙作並樂意跟我切磋討論的所有的有心人,雖然我未能在這篇小文裡一一致以敬意,但我確然會銘記於心。

    華燈初上了,讓我們共同志氣不墜地期待三十而立的國際音樂節吧!持續成長的國際音樂節一定能夠給我們帶來新的收穫,新的積累,從而繼續豐富我們的精神寶庫。第29屆國際音樂節隨筆廿二(下 · 完結篇)

    陳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