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主持獲頒清遠文旅推廣大使
  • 故宮數字技術傳播中華文化
  • 澳順德總會返梓表彰優秀護士
  • 文遺常識問答賽廿六校參與
  • 羅奕龍:建設護理團隊育人才
  • 七十本澳律師灣區執業
  • 黑沙環三車碰撞騎士送院
  • 各界:握惠澳機遇融大局
  • 卅四澳賽馬內地啟“新生活”
  • 地盤女工疑高處墮下受傷
  • 放飛自我
  • 本地婦墮“公檢法”失十一萬
  • 舊橋行人路重開跑友再臨
  • 電熱水爐爆炸冧牆無傷
  • 特首:續優化旅遊設施迎客
  • 旅遊局:鼓勵業界提升服務<BR/> 貿促局:着力推廣澳門優勢
  • 街總中銀探訪獨居長者母親
  • 社民會辦“帶著愛”親子坊
  • 博鰲志願者分享心得
  • 加強托兒服務專業化

廢料收費做好功課

2015-11-13 06:30

    廢料收費做好功課

    面向污染者、生產者的建築廢料收費制度,終於趕得及在下周施政前交出功課。環保局更立下一年減兩成五建築廢料的願景,減慢堆填區“成長”速度,一展減廢決心。

    建築廢料堆填區目前超負荷運作,○六年至今,區內已積存逾二千萬立方米物料,單計去年已突破四百三十八萬立方米的新高。政府深知填無可填,暫時又未能覓得“新場”,唯有在臨時儲存區“堆住先”。但此舉根本不能治本,變相繼續縱容污染者和生產者置身事外,不花一分一毫不斷傾倒大量拆建廢料。

    遲來的諮詢文本羅列出相應罰則,明刀明槍,顯然針對建築廢料源頭製造者。姑勿論實施後會否企硬執法、做好監督,但文本沒有提及如何配合宣傳教育是一大弊筆。舉凡住戶裝修,業主若不懂怎樣減廢,如循環再用部分已拆卸建築物料,祇知多付錢便成,確難達到當局“以經濟手段鼓勵做好源頭分類工作”的效果。再者,文本提出做好源頭分類廢料,可繳付較低處理費用。問題是小城土地有限,施工單位未必有空間分類,要長期依賴政府即將興建的建築廢料分選設施。但每日動輒逾千車廢料運往堆填區,上述設施能否應付龐大篩選量?何況還要考慮人員配置、環境衛生等一籃子問題。

    當局如今走出重要一步,必須做好萬全對策,預先評估、應對好可能出現的反彈效果。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