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六措助力 業者料國際會議增10%
  • 學者:六措助澳經濟提質
  • 新中央酒店今試業
  • 三月團客按年升1.2倍
  • 特首巡視 冀助企提升生產力
  • 引入智能機器 燃料費減四成
  • 餐飲智能方案展示 助企升級轉型
  • (一家之言)惠澳六措助會展業擴市場
  • 承攬合同重長期 合作共贏向未來
  • 夕陽行業再添活力 環保設計顯特色
  • ESG要求延伸至選擇供應商
  • 制服商獲休企採購 開拓設計生產一條龍
  • 金沙:用料多樣化交貨準時 長期合作
  • 海外市場調整 港股資金好轉
  • 首季本地產品出口增7.8%
  • 大健康研討會探與文旅融合
  • 空頭力量強硬 日圓跌勢未止
  • 業界設計琴澳團產品 優勢互補
  • 看好“五一”檔 酒店料逾九成滿
  • 旅博會逾3.5萬人流 成交勝去年

政策盲從作繭自縛

2015-11-22 06:30

    政策盲從作繭自縛

    政府為調控樓市,早年參考香港推出多項措施,遏抑需求打擊炒風。五年後,樓價因經濟因素整體下調近三成。市場期望政府“減辣”減輕市場“陣痛”,惟政府認為樓價尚高,暫無意撤減任何措施。

    政府出招遏抑樓價可追溯至一○年,當時樓市從金融海嘯後回升,政府參考香港推出特別印花稅,透過增加成本打擊短期炒賣行為。措施無疑發揮打擊炒風成效,但亦令市場流通量頓減,加上新樓供應不多,進一步減低市場供應,樓價在短期內急速上升。及後政府再於一二年推出“新八招”,其中徵收買家印花稅,打擊外地人炒賣行為,當時迅即見效,遊資退場,市場九成以上成交都是本地居民。但樓價不但沒有下調,反而屢創新高,直至去年中整體住宅成交呎價達一萬元,個別新盤呎價更高達一萬七千元。

    去年中起經濟隨龍頭產業調整轉弱,賭收連跌十七個月,樓價亦跟隨下跌,整體成交價較去年高位跌近三成,個別屋苑更跌近五成。除因涉及博彩業人士需套現融資,亦有部分投資者睇淡前景陸續“劈貨”,寧“止蝕”離場。

    政府認為樓價仍高,不宜鬆綁,相信一方面因市場預料美國快將加息,澳門元間接掛鈎,一旦加息對樓市或造成影響;另一方面,一旦鬆綁又擔心市場會反彈。

    誠如地產業者所言,政府當前適時研究“減辣”,尤其應先考慮幫助首次置業居民。政府向銀行業提供按揭指引,首期動輒一、二百萬,年輕人再節儉也未必有足夠實力,故不少人置業都要加按父母物業作首期。倘銀行可放寬首次置業貸款,年輕人實際每月供款額不變,但無需透過加按作首期也可“上車”。此舉較四厘補貼更適合,畢竟政府無義務幫年輕人供樓。

    其次要認真考慮的是,隨着樓價下跌,高位買入物業者,已有負資產個案出現,幸而貸款人供款能力未出現問題。九十年代亦有大批負資產個案,當時很多居民未有能力供款,導致大量“銀主盤”。香港九七金融風暴時湧現大量負資產,銀行追供款人還款,引發社會問題。當年澳門銀行業並無向貸款人追還款,才稍為減低影響。然而今一波樓市調整期,政府是否有信心銀行業可平穩過渡?

    政府訂定政策往往參考香港,香港不鬆綁,澳門未必敢輕舉妄動。然而兩地樓市近年發展明顯不同,澳門樓價已跌近三、四成,但香港去年下半年細價樓仍屢創新高,直至最近才回軟幾個百分點,兩地市況差距明顯,政府不能完全以香港作指標。任何地區都有自身獨特性,政府必須因應自身情況判斷分析,制訂適合的策略,盲從鄰地恐作繭自縛。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