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即時報道
  • 每週專題
  • 藝文爛鬼樓
新聞
  • 靜雞雞諮詢?「生態島」環評首次公示倒數中 海豚保育團體促一人一信叫停項目
  • 6百元醫療券下月1日起使用 範圍擴至深合區
  • 解決「租霸」問題 特區政府擬引入較簡便勒遷程序 遲交租金達5個月便可啟動
  • 6月18日至7月2日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參選人報名
  • 首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7% 按季下跌0.2% 收入中位數按季升5百
  • 高士德區一間日用品店被揭涉嫌非法進口及無牌供應藥物
  • 社工局:日後院舍青少年若外出後尋找不果 所有受資院舍最遲要晚上11時報警
  • 兩間食品廠被揭共用340公斤過期餡料製包點 市政署:有兩間食店售賣
  • 團體到勞工局遞信 要求檢視政府外判商用大量外僱、「專才引進」政策
  • 今早清晨湖畔大廈火警 疑電線短路引致 150人須疏散
  • 巴士現性騷擾 嫌犯曾有前科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酒駕司機不顧而去
  • 昨晚上機場附近一女途人橫過馬路被撞倒 涉嫌醉駕司機不顧而去
  • 美國人權報告批本澳言論、集會、結社、政治參與等自由及權利「嚴重」受限制 特區政府: 罔顧事實、抹黑
  • 文發基金:去年批出資助約二億 涉一千七百多個活動及項目 一億多免息貸款待還
  • 指露宿初中生從未「幾日無返院舍」教青局:學生或因當時「一時嘅情況」導致此訊息
  • 內港碼頭對開海面昨日發現一男性浮屍
  • 本月初「少年」輕生 教青局未發稿公佈? 黃嘉祺:因應個案 「個別處理」
  • 石排灣業興大廈第八座停電逾一日半 修復需時 三長者需入住臨時院舍
  • 文化局:爭取今年內落成啟用青洲坊圖書館

「音響女孩」自白:其實每次公開發言都好淆底

2015-11-24 16:53

突然要在鏡頭前曝光,Amy(右一)直言「好淆底」連遞信時也不自覺地用紙半掩面容。

新城諮詢意外造就了「音響女孩」。

焚化爐距離將來的E1區只有數百米,規劃方案建議,將來E1區可容納12000人居住。

「音響女孩」自白:其實每次公開發言都好淆底
今年夏天,政府推出新城總體規劃諮詢方案,引起民間強烈反彈。社會普遍對A區人口密度,以及B區超高樓阻擋主教山存在極大不滿,公眾諮詢會亦演變官員與民間的戰場。諮詢會上,一句「連少少嘅音響都處理唔到,我唔知你點處理9萬6千人」,令一位政治素人搖身一變,成為傳媒及市民的焦點。今期《論盡》人物專訪的主角,就是新城諮詢期間在網上爆紅的「音響女孩」Amy。
從事文創及會展業的Amy,今年37歲,以往從沒參加本澳任何諮詢活動,更很少涉及公共議題,新城諮詢可謂是她人生第一次。但其實性格外向的Amy,自少就參與過許多團體活動,例如在台灣求學期間,就參與了全台港澳學聯的活動。回澳後,又參與了扶輪青年服務團。她表示,「飲飲食食」的社團不是她那杯茶,但過分政治的團體,內部又太複雜,只會參與一些可以結交更多朋友,有意義的社團。
記者問及被人稱呼為「音響女孩」的感受時,Amy答道:「多謝你哋嗌我女孩咁畀面啊!哈哈。其實我年紀唔細啦,雖然有少少唔好意思,但感覺上又唔便咁高調,可以有返啲私隱,都唔錯。」
第一場無諗住講 第二場無諗住講 第三場我知已經唔可以唔講
「音響女孩」發言報道出街後,引起了社會關切。在《論盡》的Facebook專頁,三篇報道的觀眾觸及率達到數萬,更獲得超過1000個讚好,以及500個分享。關注程度之高,甚至打破了官委議員馮志強在立法會上「語出驚人」的記錄。
Amy坦言,初期有留意政府正在做諮詢,但從沒想過要參與並發言,更沒想過會成為社會焦點。在經過朋友的力邀後,她終於出席了第三場諮詢會。她指,一開始其實沒有做任何準備,只是略略看過諮詢文本後就舉手發言,「當日其實我好有禮貌,係真心誠意去請教官員及專家,而唔係諗住挑戰佢哋。我只係講,咁大個規劃,究竟政府有無做環評報告?無理由無喎。又見到文本中某啲數字有問題,真係用請教嘅心態去問佢。」
虛心請教,卻沒有換來官員及專家正面的回應。「請教完先發覺,原來佢哋無諗住答,唔答就當無事。得到嘅回應,同我想像中唔同。」她認為,官員有責任及義務,去解答市民的疑問。加上新城規劃涉及龐大的公眾利益,政府有責任提供足夠數據,去支持整個方案。「我覺得官員唔應該避答,遊戲規則唔應該係咁。」所以在第四、五場諮詢會上,Amy在發言後,繼續針對官員的回應不斷追問。
不想沾政治「這趟混水」
鏡頭前的Amy,發言時充滿自信,不停針對官員的回應窮追猛打,勢要為種種疑問尋找答案。而私底下的Amy,則表現出斯文、溫柔、有禮一面。她說,其實每一次發言之前,都想過逃避,因為擔心被人批評為「搏出位」,無謂「沾上這趟混水」。甚至臨近諮詢期尾聲,到工務局公開遞交意見書,仍想臨陣退縮。最後雖有到場,但不想出鏡的Amy以標語牌掩面,與諮詢會上的自信表現完全不同,「其實前嗰晚我仲話我唔去,因為我唔想出鏡。件事我好關注,但唔一定要企到咁前。」
「其實每一次發言之前,我都好淆底。嗰陣一路做,一路都好猶疑,到底應唔應該企到咁前?我第一次去諮詢會發言時,其實無諗過講嘢。但心裡只想係局方嘅記錄上,會有反對方案嘅聲音。真係無諗過要被傳媒影低,無諗過會曝光。最後見到你哋出咗我嘅發言,心諗會無乜人睇就算,估唔到原來係Facebook上會有咁多人關注。但之後諗返,其實去到嗰個位,一係唔做,一做就要好好地去做。」
雖然Amy炮轟方案、怒斥官員的氣魄,引起社會對她以及新城規劃的關注。但Amy指,其實自己是第一次參與諮詢會。坦言以往自己就像大部分市民一樣,不太留意社會時事,更遑論參與政治。「平時我會留意吓一啲社會、政治議題,但唔會參與其中。有時會聽朋友講吓,俾少少意見,但都係好抽離。」
到底是什麼原因,令Amy堅持每場諮詢會都必定發聲,炮轟方案的種種謬誤?Amy認為,新城規劃中,A區人口密度過高,連接澳門半島的通道少,無法應付急增的車輛數目輕軌落成無期,社區設施無保障,B區屏風樓阻擋主教山景觀。以上種種問題,雖然對澳門未來發展十分重要,但某程度上只是犧牲了社會大眾的利益,未對生命安全有太大影響。
焚化爐距民居百幾米? 事關專業忍無可忍
反觀新城E1區,距離焚化中心只有數百米,加上環評報告中只引用PM10數據,缺少近年較常用、對人體毒害更大的PM2.5數據。她又指,環保局代表當時稱,焚化爐排放符合歐盟標準,但究竟符合哪個歐盟標準?為何整份環評報告都以中國標準作規範時,唯獨焚化爐排放以歐盟標準作規範?種種問題,都無法在諮詢會上得到答案。對此,Amy覺得無法忍受,「呢個已經唔只係大眾利益嘅問題,政府連市民安全都可以置諸不顧,我真係無辦法接受。」
但聽罷台上官員的「回覆」後,Amy愈來愈憤怒,質疑「點解當初要將焚化爐擺係北安?係因為北安人煙稀少!點解政府要24小時監測焚化爐?因為佢有問題嘛!點解你(工務局)而家又話俾我無問題?如果焚化爐要擴充,政府會唔會將佢擺係北區、中區?呢樣嘢一定唔會發生。但點解你又要將居民放係E1區?呢件事全世界都唔會發生,邏輯根本唔通。」
縱使她曾想過臨陣退縮不發言,但她認為,自己的專業與環境有關,若果自己不發聲,就無人會講。「如果因為我唔講,導致將來有12000人住係E區,如果不幸有癌症,我會好內疚。雖然我而家唔係做環境工程方面嘅工作,但呢個關乎我嘅專業道德。」
參與過人生第一次諮詢後,Amy坦言,對在場官員及參與市民都十分失望。她指出,雖然澳門人對諮詢「走過場」已十分熟悉。但看到官員不單「有問無答」,直頭當市民是傻仔傻女,對政府漠視民意的態度感到非常失望及憤怒。她又指,在諮詢場中,看到有不少事先安排的「媒」發言,所說的話極為荒謬,「演緊戲,都唔該交吓功課啊!你哋無諗過講緊嘅係乜嘢咩?整場諮詢俾我嘅感受係,無論上至官員,下至百姓,表現都相當差。」
澳門無得救⋯⋯ 要做逃兵嗎?
近年政府各項施政失當日趨嚴重,令社會充斥不少怨氣。政治打壓愈演愈烈,更令不少澳門人對未來更加無望。Amy坦言,對澳門感到失望,曾經有想過移民到台灣,「雖然家境唔算有錢,但近近哋移民去台灣都支撐得住,加上我係台灣讀書,要申請唔難。」
Amy指,近年本澳的大環境開始轉差。生活質素每況愈下,街上擠滿人,城市愈來愈醜陋,政治環境差,令社會充滿怨氣。但無奈大部分人都覺得,憑自身的力量無法改變這個困局,令許多澳門人只願私底下批評,不願行前一步發聲。
除了對社會感到失望外,政治打壓亦是其中一個因素。她認為,去年八月的民間公投只是諮詢市民對特首選舉的意見,但政府無所不用其極地,利用不同手段恐嚇青年人,更將發起人及義工,對政府的過度反應感到非常失望。
但最終Amy打消了移民的念頭,「而家有得爭取嘅時候,點解仲要移民?」她以新城諮詢為例,諮詢會上只有少數人持反對意見,但已迫得政府有非常大反應,「點解最後一場會有咁多公公婆婆嚟?代表我哋嘅行為令到政府有反應,證明政府真係好在意我哋。你對手嘅反應如果無咁大,可能我又唔會講得咁激。少少人嘈吓就有反應,咁做多少少又無妨。」
她又指,有不少朋友關注今次新城諮詢,願意主動填意見表,又會向她講鼓勵的說話。認為身邊有不少人都對政府的規劃很失望,但沒想過只是在諮詢會上發言後,就吸引了不少人跟隨腳步,為澳門未來發聲,對她有很大鼓舞。
每人做多少少 澳門就有機會改變
澳門人「政治冷感」已非奇事,但近年本澳公民社會開始進步,更多市民願意利用不同渠道發聲,亦有不少青年願意走上街頭抗爭。不過近年立法會選舉,政府打擊賄選不力,一些市民只顧眼前利益盲目投票,直到自己選出的代議士,政治取向與民意有落差時,才如夢初醒。面對這樣的政治氛圍,Amy認為,澳門人要珍惜手中一票,要挑選一個真正能代表自己的人。
Amy生於傳統家庭,家人不太關注時事。她指,父親不希望她過份涉足政治,而她亦不希望父親不高興。但她坦言,縱使家人不可能投民主派,但每次選舉都會跟家人分析各組的政綱及背景,期望他們會選擇傳統陣型上,真正能代表他們的「正常人」,「要一下子改變佢哋好難,但嘗試係佢接受範圍中去推介,咁會比較容易。」
她亦認為,近年無論民主派或建制派,都多了肯說正常說話的人。認為澳門市民的影響力開始作用,傳媒亦開始累積議會內的古怪言論,經常「亂噏」的議員必然要承擔後果。雖然無可能令所有人投給民主派,但起碼可將選舉文化逐漸推向正常化。此外,她認同特首需要由普選產生,但應一步步去做,認為應先推動特首選委會400委員由普選產生。她認為,市民對普選特首及立法會有很大訴求,政府應要訂出目標,讓澳門人知道何時達致普選,這會令更多澳門人願意行前一步。
新城諮詢催生了網上平台「我地.規劃」,Amy指,希望透過平台接觸市民,令更多人關注澳門城市規劃及土地利用問題,如新城區、南灣湖CD區,以及狗場再利用等議題。
但Amy坦言,親身落手辦社會運動後,才發覺原來很痛苦,「係會上講嘢,講幾分鐘就完。但真正落手搞行動時,先發覺有好多困難,例如有幾多人會出現?點樣克服心理關口?」指現時的社運人士缺乏資源,經常遭受別人批評、圍攻,又缺乏市民實質支持,更可能影響工作、家庭,要推動市民關注社會議題十分困難。「做緊社運嘅人都好真誠、無私咁去奉獻,我覺得無行出嚟嘅人,要多啲用你覺得舒服嘅方便,畀多啲支持佢哋,因為社運呢條路真係唔容易。批評好容易,倒不如支持多啲?只有咁樣,社會先會正常化。」
經歷新城諮詢後,她坦言自己對參與政治比較沒有那麼抗拒,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面對言論突然受到關注,她認為,自己所說的是市民的心裡話,才會引起共鳴,「其實我講嘅嘢,大家都知道,只係唔敢講。我只不過講咗佢哋嘅心裡話啫。社會變差,最終受害嘅係自己。只要每個人做多啲啲,呢個社會就會進步。」

論盡澳門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