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旅遊局推研學遊行程徵集比賽
  • 1200人參與嬰幼兒體育嘉年華
  • 特區政府衷心感謝中央再推多項惠澳措施
  • 深合區將出台琴澳旅遊團配套文件
  • 長者青年疑墮電話騙局共失逾500萬
  • 餐飲業智能升級方案展示會明日舉行
  • 業界喜見琴澳多次往返新政 料擴承載力
  • 甲足:恆勢 2-2 澳門大學、加義 1-2 青鋒
  • 澳門國際事務交流培訓協會成立
  • 文綺華歡迎琴澳“團進團出”助旅遊融合
  • 餐飲業智能升級方案展示會明舉行
  • 5月6日起琴澳旅遊團可7天內多次往返琴澳
  • 國家移民局稱新措施助澳發揮獨特優勢
  • 休閒企業演藝專場配對會提供200多職缺
  • 以國指若達停火協議會暫緩進攻拉法
  • 王毅冀法推歐盟奉行積極務實對華政策
  • 下月6日起琴澳旅遊團可7天內多次往返琴澳
  • 【神舟系列】中國商業航天發射場將實現常態化發射
  • 深合區擬增聘六名澳門籍仲裁員
  • 首台國產全動飛行模擬機亮相

何潤生促訂石油氣定價機制

2015-12-01 00:00
【本報訊】石油氣作為日用消費品,與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費能力、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因此價格波動對民生影響廣泛。本澳自二零一五年二月恢復石油產品進口准照制度以來,雖然在進口來源地、市場供應分佈等資訊透明度有所提升,但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在國際油價處在低位運行的大環境下,本澳石油氣價格變化與國際油價大幅下降、頻繁波動形成強烈反差,依然存在進口價格、零售價格普遍高於臨近地區的問題。
根據經濟局數據顯示,本澳石油氣進口來源地主要是新加坡、內地、印尼、沙烏地阿拉伯及阿聯酋。從今年二月至九月間,總計進口約二千四百萬公斤,其中沙特、內地、阿聯酋的進口總量佔總量份額百分之九十一點零三;新加坡二月至三月間的進口份額分別為百分之二十點零六、百分之三十一點八六,但是四月至九月間的平均進口量迅速下跌至百分之二點二三;印尼方面,其進口份額維持在百分之三點八一左右。另一方面,自六月開始,本澳從內地只進口邊爐氣,停止了石油氣的進口,換言之,從六月開始沙特與阿聯酋,逐漸取代大陸成為本澳主要石油氣供應地。
在本澳石油氣零售價格方面,二零一四年一月至二零一五年八月期間,石油氣國際CP價格跌幅為百分之六十一點二五(約四點八二澳門元,下同),本澳石油氣進口及零售價格跌幅分別為百分之四十九點二五(約四點六二元)與百分之十八點一九(約二點九七元)。另外,以二零一五年石油氣價格為例,本澳一月的石油氣零售價格是十三點九八元每公斤,石油氣國際CP價格約是三點七元每公斤,本澳石油氣進口價格約是九點四四元每公斤;二零一五年八月,本澳的石油氣零售價格約是十三點三五元每公斤,國際CP價格約是三點零五元每公斤,本澳石油氣進口價格約是四點七六元每公斤。
石油類產品的供應近似公共事業,公眾又非常關注該行業是否具備充分的市場競爭。根據經濟學相關理論,異常高的盈利,可能顯示市場沒有足夠的競爭。自正式恢復實施石油類產品准照制度,根據相關資料分析,一月至八月的石油氣國際CP價格約為三點五五元每公斤,本澳石油氣的平均進口價格為六點五九元每公斤,平均零售價格約為十三點八二元,進口價格與零售價格差額為七點二三元每公斤。由於無法掌握本澳各石油氣銷售商的直接成本、邊際成本等數據,故難以評論零售與進口價格之間的差額是否合理。根據相關研究資料,內地零售的罐裝石油氣毛利率約為百分之七,然而,本澳石油氣行業在豁免燃油進口稅的情況下依然可預見擁有如此高的利潤是不正常的,這對消費者、支付成本的中小企業是不公平的。
從長期角度看,雖然石油氣國際CP價格、本澳進口價格均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但本澳的石油氣零售價格基本無變化;短期方面,石油氣零售價格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均小於同期石油氣國際CP價格與進口價格的下降幅度。整體而言,石油氣國際CP價格與本澳石油氣進口價格下降的具體金額幅度大致相同,即國際CP價格與本澳進口價格變動趨於一致,但本澳石油氣的零售價格卻變化不大且較為穩定。
為此,何潤生提出下列質詢:
一、二零一四年香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石油氣進口來自內地,以及二零一五年第一季接近百分之一百、第二季度約為百分之九十三點四的石油氣來自內地;並且,香港石油氣的運輸是由海路進入香港的。但是,本澳石油氣從六月開始,沙特與阿聯酋逐漸取代內地成為本澳主要石油氣供應地。另外,新加坡、印尼的進口數量份額僅佔百分之六左右。因此,請問當局,從新加坡與印尼的進口份額已經比較低,為何依然選擇從上述兩地進口?根據統計數據,本澳進口自內地的石油氣平均價格同期為最低,但自六月開始只從內地進口邊爐氣而不進口石油氣的原因為何?為何「捨近求遠」選擇從沙特與阿聯酋進口「高價」石油氣?
二、鑒於統計局公佈的與經濟局公佈的石油氣平均進口價格有所不同,並且經濟局所公佈的四至八月的石油氣進口價格略高於統計局,因此,請問當局,目前已恢復准照制度,在相關統計數據來源統一的情況下,為何出現上述情況?當局有否核實、如何核實經銷商所提供的進口資料資訊?
三、當局在今年五月回應本人口頭質詢時表示,根據五月數據,發現每公斤石油氣最高及最低差價達三點三元,每罐石油氣差價約十三至十四元,並鼓勵居民下載應用程式,精明消費。由於本澳石油氣經營行業已經形成價格同盟,零售價格相差不大,一般消費者基本難以根據價格因素來擬定供應商;並且,基於石油氣供應的特殊性,普通居民頻繁更換罐裝石油氣品牌實非妥善做法。加上,本澳成品油調價具有一致性,導致本澳石油價格在國際油價上漲時「加價有理」,而國際油價下跌時卻「巍然不動」,成本最終轉嫁消費者。另外,由於市場的失靈或外部性,自由市場經濟更需要有效的競爭和政府的有效監管,兩者可謂缺一不可。因此,請問當局,短期內如何進一步加強對石油氣價格的監管?會否探討依國際油價變化而訂定符合本澳區情的石油氣定價機制,制訂長遠策略,減少石油氣價格波動對民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