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廣州白雲區遇強龍捲風五死卅多傷
  • 廣西賀州招商會冀推聯遊發展
  • 煙花攝影及繪畫比賽共頒77個獎項
  • 王滬寧在京會見國民黨立委參訪團
  • 據報英或派軍助加沙地面物資運輸
  • 湯姆斯盃:國家隊首戰五場大勝澳洲
  • 【歷時四小時十五分】黃少澤:水晶魚演習達預期效果
  • “水晶魚2024”模擬多項颱風事故
  • 參展商:旅博會促進業界生意洽談
  • 旅博會講座宣介外遊領事保護知識
  • 港珠澳大橋出入境車輛破一千萬輛次
  • 東風著陸場完成神十七搜救回收演練
  • 【水晶魚演習】模擬山體滑坡 警犬助尋被埋人士
  • 閱讀日創作比賽冀推學生閱讀氛圍
  • 廣州局部地區出現龍捲風下冰雹
  • “正露丸”製藥商疑偽造數據 遭勒令停產
  • 2023經屋申請逾5千8份齊文件
  • 巴坡沙體育中心游泳池恢復開放
  • 無人機足球賽冀增科技創新意識
  • 煙花匯演攝影繪畫比賽頒77獎項

澳門的產業系列專題之二

2015-12-03 00:00
澳門漁業光輝不再
澳門漁業歷史源遠流長,漁民社群曾是澳門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紡織業興旺之前,漁業可謂是澳門的經濟命脈。本世紀二三十年代最鼎盛時期,澳門是華南地區與廣海、汕尾、陽江等海港齊名的著名漁港。
澳門地處珠江水域,具有發展漁業的良好條件,澳門半島西岸與灣仔之間,水靜灣圓,是漁船停泊佳地;而澳門氣候中和緩而豐富的風力,又為漁民揚帆出海提供了便利;更為重要的是,澳門多樣化的海洋環境,適宜多種魚類生長。豐富的漁業資源是過去澳門漁業發達的重要因素之一。
漁業在澳門發展歷史中經歷過兩次鼎盛時期。第一個是在
年,當時澳
門漁民約五六萬人,約占澳門總人口的

之間;靠內海旁邊的下環街集中了多達
家魚欄(魚類批發市場)。作為與廣海、陽江、汕頭齊名的華南漁業港,澳門每年的漁業貿易額均達數百萬元。第二個鼎盛時期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資料記載,
年全澳漁船共
艘,漁民約兩萬人,造船廠
家,以及
家海產品加工廠,自成一個產業體系。漁業在當時澳門出口行業中的地位極為重要,以
年為例,漁類產品就以
的份額高居各類出口商品榜首。過往漁業生產的經營方式,主要有大漁主和小漁主兩種。大漁主自出資本,僱請漁民漁船出海捕魚,捕得之魚全為大漁主所有,漁民從中獲得微薄工資。大漁主在下環傍海地區設置魚欄,幾乎壟斷了全澳的漁業生產。小漁主資本很少,往往要向大漁主借貸部分資本,稱為「欄信」數(並加

的利息),剩下尾數才歸小漁主。而漁業捕撈作業一般分為三種,一是遠海捕魚作業,二是近海捕魚作業,三是沿海捕魚作業。由於澳門漁業有相當一部分出口外銷,故除了海鮮,有的製成魚幹、鹹魚出口。過去魚類在全澳門出口總值中佔有相當的比重,例如
年,魚類出口值為
萬葡幣,佔當年出口總值
萬元的
。隨著現代工業的興起和澳門產業結構的變化,漁業昔日的輝煌漸漸黯淡了下來。澳門現僅剩下百餘艘漁船,
年的《澳門漁業發展調查》顯示,
受訪漁民表示近
年漁獲不斷減少;
受訪漁民認為現今經營漁業困難,普遍認為影響最大的四項因素依次為油價上升、捕魚競爭、聘請工人困難、漁船設備成本上升。不過特區政府多年來仍一直關注和積極扶助漁業發展,
年設立漁業咨詢委員會,協助政府制訂及執行促進漁業發展、提高漁業生產力的政策;
年設立「漁業發展及援助基金」,

並於
年擴大基金的資助範圍,調升援助金額,允許在特定條件下,讓漁民再次貸款,優化基金行政管理程式。
年起,特區政府推出「漁民休漁期培訓計劃」

,令漁民善用休漁期,提升競爭力及掌握其它謀生技能,並提供培訓津貼。特區政府海事及水務局還從
年起每年讚助及支援澳門漁民互助會舉辦「休漁漁家樂」海上暢遊活動,受到公眾的歡
迎。種種政策措施有效發揮了扶助漁業發展的作用。
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行政的組織架構之二
特區司級部門行政組織架構
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行政組織架構包括,行政長官及其屬下
司各大部門、檢察院、法院、立法會。本報上期介紹了行政長官職權後,本期
司的施政領域行使職權。行政法務司
行政法務司司長在下列施政領域行使職權:
)公共行政;法律翻譯及法律推廣;
)立法事務及司法行政事務;
)社會重返;
)民事及刑事身份資料;
)登記及公證體系的指導及協調;
)《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的製作。
經濟財政司
經濟財政司司長在下列施政領域行使職權:
)財政預算;
)工業、商業、博彩監察及離岸業務(但法律或行政法規明確規定屬其他司長職權者除外);
)貨幣、匯兌及金融體系,包括保險業務;
)公共財政管理及稅務制度;
)統計;
)勞工及就業;
)職業培訓;
)消費者的保護。
保安司
保安司司長在下列施政領域行使職權: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內部治安;
)刑事偵查;
)出入境控制;
)海上交通及有關罰則的監察;
)民防;
)監獄體系的協調及管理;
)第
號法律所定範圍內的海關事務。
社會文化司
社會文化司司長在下列施政領域行使職權:
)教育;
)衛生;
)社會工作;
)文化;
)旅遊;
)體育;
)青年;
社會保障;
文化產業。
運輸工務司
運輸工務司司長在下列施政領域行使職權:
)土地的整治;
)交通管理、航空器和港務;
)基礎建設及公共工程;
)運輸及通訊;
)環境保護;
)經濟房屋及社會房屋;
)氣象。
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權組織形成之一
人大代表制參照前蘇聯所建立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由人民革命直接創造產生,反映了中國國家的性質,代表了中國國家生活的全面,決定國家的其他制度,是中國國家力量的源泉。
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至今已經
年。人大製度萌芽於
世紀
年代,經過艱苦奮鬥,長期探索,終於走上了蓬勃發展的道路,極大地推進和保障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據中國人民革命根據地政權建設的長期經驗和建國後
年的經驗,並參照前蘇聯和一些人民民主國家的經驗建立的。在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產生了農民協會、罷工工人代表大會。大大推動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發展。毛澤東當時指出:「地主權力既倒,農會便成了惟一的權力機關,真正辦到了人們所謂「一切權力歸農會」,如海員罷工……上海香港兩處的大罷工所表現的力量,就可知工業無產階級在中國革命中所處的地位的重要」。這時產生的組織形式可說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萌芽。在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曾指出,根據地建立了工農兵代表會,應當使代表會或代表大會發揮作用。
年在江西瑞金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年召開了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修正憲法大綱,規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最高政權為全國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中央執行委員會為最高政權機關,其下設人民委員會,處理日常事務。這可說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雛形,在革命鬥爭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形勢的變化,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各革命根據地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權,它是一切贊成抗日又讚成民主的政權,它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工農民主專政又有區別。它的組織形式是各級參議會,根據《陝甘寧邊區各級參議會組織條例》的規定,「邊區各級參議會,為邊區各級之人民代表機關」。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上發表了演說,指出「參議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這一政權組織形式促進了根據地的建設和抗日戰爭的勝利。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解放區出現了人民代表會議,毛澤東指出這「是一項極可寶貴的經驗……這樣的人民代表會議一經建立,就應當成為當地的人民的權力機關」。這種政權組織形式在進行土地改革和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帶一路」對中國的重大意義
年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在經歷了一年多的謀劃和推進之後,「一帶一路」戰略變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有意義。對外,它是我國構建新的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思路,對內,它是我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有力保障。「一帶一路」為中國經濟轉型提供更為廣闊的迴旋空間中國在經歷了
多年的改革開放之後,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經濟規模也積累到世界第二的水準,而且在可以預期的時間裡會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如此龐大的經濟體要實現轉型,若沒有一個較大的迴旋餘地不僅很難,而且會付出很大代價。我國自
世紀
年代中期就提出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但時至今日,結構性問題依然嚴重。究其原因,我國在改革開放後借助人口紅利和一些資源優勢實現了粗放而快速的經濟增長,現在要轉變這種經濟增長方式,但又不能一下子放棄過去的粗放式增長,因為會面臨非常嚴重的就業問題,因此,對這種增長方式進行轉換,只能是漸進地推動。在這一背景下,為我國經濟增長方式找到更大的實現平臺就變得非常重要。「一帶一路」戰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構建這樣的一個平臺。
「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或地區,與我國的經濟互補性很強,彼此合作的潛力和空間很大。如果能夠實現這一戰略,結果一定會是互利共贏的,產生的將是
大於
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把我國積累起來的龐大生產力運用於沿線各國的生產建設上,另一方面可以打破沿線國家的發展瓶頸,促進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當我國借此實現了經濟轉型,而沿線國家的經濟也得到了發展之時,就會形成一種新型的世界經濟發展生態。
「一帶一路」為中國經濟轉型注入新的動力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
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其動力在供給方面主要是通過要素投入,特別是「勞動力紅利」的充分利用獲得的;在需求方面主要是借助投資和進出口形成的。然而,自
年之後,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持續降低表明,經濟轉型不再是一個未來的選項,而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從過去的高速增長轉變到中高速增長,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已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目標戰略。問題在於,如何獲得實現這種轉型的動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無疑是實現這一轉型的一個動力源泉,除此之外,深化和拓展對外開放也是獲得經濟轉型動力的重要源泉。然而,當今的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金融危機後的世界經濟陷入低迷,尋求經濟轉型成為世界性的課題;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和新興市場化國家崛起,對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提出新的要求。這些新形勢對我國的對外開放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開闢對外開放的新局面,成為深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目標。「一帶一路」就是適應這一形勢,推動深化對外開放的新戰略。
「一帶一路」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邊及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因此,「一帶一路」的構想是一個全新的對外開放戰略,它把過去主權國家間外在的貿易聯繫整合為一種內在的依存關係,從而實現生產力在一個更大範圍的融合和發展。這不僅對中國,而且對沿線所有國家都是一個重大的發展機會。對於中國的經濟轉型無疑也會注入新的動力。
「一帶一路」為地方經濟轉型發展帶來新機遇
中國改革開放
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雖然地方經濟都得到了快速增長,但地方經濟不平衡問題也逐漸凸顯。如果說中國經濟正面臨著轉型,那麼地方經濟不僅要實現轉型,而且落後地區還要實現趕超。從理論上講
當形成地方經濟之間不平衡的局面時,或者以經濟增長的收斂緩慢地縮小差距,或者借助某些重大的發展機會快速地實現趕超。比如,黑龍江省雖然在改革開放後也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但在全國的經濟格局中目前處於較為落後的地位。因此,縮小與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成為黑龍江省的戰略目標。「一帶一路」能夠提供給黑龍江省的最大機會是,在拓展的路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上,黑龍江省有著地緣和資源方面的優勢,如果能夠順利開闢絲綢之路經濟帶,那麼黑龍江省就從地處邊遠的位置
變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一個中間環節,這無疑將給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從全國來看,各省、自治區及直轄市,都可以根據各自的自然稟賦,借助「一帶一路」歷史機遇,實現經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