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小弟弟澳門可籍著建設大灣區水漲船高

2015-12-03 05:33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日訪問深圳,與深圳市長許勤舉行二零一五年度深澳合作會議,並見證《關於深化深澳合作 共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備忘錄》和《旅遊合作備忘錄》等協議的簽署。根據協議,在「十三五」期間,深澳雙方將立足于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開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專題研究,發揮各自的優勢,通過開放互動、深度合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崔世安還與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會面,兩人就深澳兩地今後繼續在經貿、文化等多方面加強合作交換了意見。   
  深圳市雖然是副省級市,但其市委書記馬興瑞卻是中共中央委員,而且還是廣東省委副書記,因而是高配了。實際上,按照不成文規矩,及過去歷屆中共中央委員會的慣例,副省級市的市委書記只是候補中央委員。何況,同是副省級市的廣州市,其市委書記一向也是候補中央委員。而現任市委書記任學鋒,就只是候補中央委員,並在廣東省委內,也只是省委常委。因而無論是在中央或省這兩級,深圳市委書記都比作為省會的廣州市的市委書記的黨內位階都要高。
  這樣的「不按慣例」安排,中央的意圖怎樣?不得而知。比照深圳旁邊的香港,自一九八三年許家屯出任香港新華社社長,港澳工委由中央委託廣東省委代管,回歸中央直管,港澳工委也升格為正部級後,香港新華社的社長和後來的香港中聯辦主任,包括周南、姜恩柱、高祀仁、彭清華等,都是中央委員。而現任主任張曉明,卻是候補中央委員,就更為凸顯與深圳「拉大距離」。深圳與澳門的「層級」之比,更是明顯。在九十年代初港澳工委分家後,前澳門新華社升格為副部級,其歷任社長郭東坡、王啟人,也「水漲船高」地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二零零二年,改名後的澳門中聯辦升格為正部級,以中紀委委員身份調任主任的白志健,也先後在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與「正部級」的位階相符。在中共「十八大」中,白志健因年齡關係不再參加中央委員選舉,後來還卸任中聯辦主任,而接任主任的李剛,則在此前召開的「十八大」中繼續當選為中紀委委員,與白志健剛調來澳門時「持平」。按照不成文慣例,也與候補中央委員張曉明「看齊」,有權列席中央全會,但沒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深圳市委書記的高配,有人認為是為未來深圳升格為直轄市作準備。其實,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面積,超過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只有三十一省級行政區劃(加上港澳台是三十四個),顯然是沿襲於過去兩千多年的農業社會,與當代工業社會並不相適應。人口只有廣東省幾分之一的越南、朝鮮、韓國等,其省級行政區域只相對於中國的地級市(其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並沒有地級市的地方政權設置)。因此,早就有將省級行政區域劃細,省直接管理市、縣,中間不再設地級市,而全國劃分為五十多省級行政區劃的設想。並針對現有的四個直轄市,中南地區沒有一個的不合理情況,認為經濟最發達的現廣東地區應有一個直轄市。但究竟是應落戶在深圳還是廣州,一直有爭論。反對落戶深圳的人擔心將會「破壞」過去香港是廣東一部份的歷史格局,把香港與廣東分隔開來。不過,香港已經回歸將近二十年,現在應是不用擔心此問題了。因此,馬興瑞的高配,或與此前景有關。
  倘此,「粵港澳大灣區」將來就會成為「粵深港澳大灣區」,亦即是聯結四個省級行政區域--廣東、深圳、香港、澳門。這是一個超級地域概念,與過去的中南局「有得比」,因為當時的中南局,是管轄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河南等五個省級行政區域的黨委,只比未來的「粵深港澳大灣區」多一個省級行政區域。
  「大灣區」的概念,似乎是源自於「舊金山灣區」。「舊金山灣區」簡稱「灣區」,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一個大都會區,位於沙加緬度河下游出海口的舊金山灣四周,其中包括多個大小城市,最主要的城市包括舊金山半島上的舊金山,東部的奧克蘭,以及南部的聖荷西等。「舊金山灣區」為美國西岸僅次於洛杉磯的最大都會區,總人口數在七百萬以上,該地也是美國人均所得最高的地區之一。「舊金山灣區」不像其他以單一城市為中心的大都會區,「灣區」裡有數個獨特的城郊中心。雖然聖荷西在一九九零年人口普查時超越舊金山,成為灣區裡人口最多的城市,但舊金山仍舊是灣區的商業與文化中心。
  但「舊金山灣區」怎麼輝煌,也只是在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加州之內,並不像「粵港澳大灣區」那樣是跨省級行政區域,而且其人口和經濟實力也遠超越之,因而在「灣區」的前面加了一個「大」字。而且更重要的是,「舊金山灣區」是「一國一制」,「粵港澳大灣區」則是「一國兩制」,參與其中的各城市實行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倘以法域區分,還是橫跨三個法域,即三種實行不同的法律制度。而倘是以法系計,廣東、深圳與澳門是歐陸法系,而香港則是英美法系。夠複雜了吧?
  因此,這個「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的一個新創舉。而在協調上,則比較麻煩。幸好,都是在一個國家之內,有中央做協調統籌。而且在交通設施大建設後,往來較為便利,比面積較小的「舊金山灣區」不遑多讓。但也暴露了港珠澳大橋的「單丫」設計,未能通達深圳,成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缺陷。據說,這是香港特區政府在「發功」,擔心珠江西岸的貨物流到深圳鹽田港。這種「本位主義」,曾經讓廣東及其屬下的深圳,曾經滋生「不屑」香港的情緒,尤其是在廣東省的經濟總量超越香港,曾經在改革開放初期積極支持廣東的香港,卻需要內地反過來要求內地「反哺」香港之際。
  就此而言,澳門的「自謙」甚至是「自貶」是對的,奉行「老二哲學」不會惹來妒忌。本來,實行「一國兩制」的澳門,與鄰近地方的關係,應有一種「優越感」,但澳門特區卻反其道而行之,各種關係稱謂澳門都自願認作「小弟弟」,「港珠澳大橋」自願屈居於行政區劃層級比澳門的珠海之後,與深圳、珠海的關係,也是「深澳合作」、「珠澳合作」。這種自謙態度,有利於保護自己,也符合澳門特區的面積和人口都是屬於「小弟弟」層級的現實。
  「粵港澳大灣區」以至未來有可能的「粵深港澳大灣區」,都將有利於澳門。澳門儘管在行政區劃上是屬於省級;但在行政區域上,無論是面積還是人口以至是人才儲備,卻連內地的一個區縣都不如。甚至某些地級市的經濟總量也超越澳門。因此,澳門可以籍著「粵港澳大灣區」而「水漲船高」,在周邊發達省市的「月暈效應」加持下,發展得更好。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