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廣州白雲區遇強龍捲風五死卅多傷
  • 廣西賀州招商會冀推聯遊發展
  • 煙花攝影及繪畫比賽共頒77個獎項
  • 王滬寧在京會見國民黨立委參訪團
  • 據報英或派軍助加沙地面物資運輸
  • 湯姆斯盃:國家隊首戰五場大勝澳洲
  • 【歷時四小時十五分】黃少澤:水晶魚演習達預期效果
  • “水晶魚2024”模擬多項颱風事故
  • 參展商:旅博會促進業界生意洽談
  • 旅博會講座宣介外遊領事保護知識
  • 港珠澳大橋出入境車輛破一千萬輛次
  • 東風著陸場完成神十七搜救回收演練
  • 【水晶魚演習】模擬山體滑坡 警犬助尋被埋人士
  • 閱讀日創作比賽冀推學生閱讀氛圍
  • 廣州局部地區出現龍捲風下冰雹
  • “正露丸”製藥商疑偽造數據 遭勒令停產
  • 2023經屋申請逾5千8份齊文件
  • 巴坡沙體育中心游泳池恢復開放
  • 無人機足球賽冀增科技創新意識
  • 煙花匯演攝影繪畫比賽頒77獎項

港深澳珠交流會

2015-12-07 00:00

探四地跨境旅運
【本報訊】澳門、香港、深圳及珠海四地政府相關官員早前聚首本澳,出席“跨界旅運信息合作研究─港深澳珠第十次技術交流會”,共同探討四地跨界旅運信息的合作,及就四地規劃現況展開交流,藉以促進四地之間的人員往來及社會經濟發展。
會議上,四地政府代表介紹了各自在開展跨界旅運信息的工作情況,包括:匯報港深澳珠「跨界交通基建規劃資料庫」的更新情況、簡介香港新界北部整體發展、港珠澳大橋澳門人工島口岸規劃、深圳市新控車政策及珠海市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推進工作等。四地政府代表均認同透過交流會有助瞭解各地交通的最新情況,加強在交通層面上的政策、規劃及技術交流和經驗分享,對四地的交通基建發展及城市道路網路的銜接起著重要的作用。
隨著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和實施,跨界旅客和車輛的數量大幅增加,為全面獲取跨界旅客、車輛等數量資訊,從
年開始,由香港規劃署牽頭,深圳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澳門交通事務局、珠海市發展和改革局共同建立了跨界旅運信息合作研究機制,並定期召開會議共同探討有關問題。
四方代表並同意,下一輪會議將於

月或
月移師深圳舉行。
關閘旅車上落區

分段整治增停位
【本報訊】交通事務局現正分階段開展關閘廣場東側旅遊車上落客區整治工程,主要透過重整把整個旅遊車上落客區的容量規模擴大,將有關區域的上落客位由原來的
多個增至
個。同時在馬場北大馬路開闢一調頭車道,以創造條件供重型客車進入重整後之上落客區。
隨著關閘口岸出入境的人次持續增加,對交通運輸的需求日趨殷切,關閘周邊的交通設施及道路容量也逐漸趨向飽和,有見及此,政府從多個方面力求理順關閘一帶交通。當中,考慮到現時關閘巴士總站有
條公共巴士路線、每日巴士發出
班次,同時有達
百班次的旅遊巴在使用,人車使用率已達到飽和,

故計劃透過關閘廣場東側旅遊車上落客區擴大其容量,以及把現時設於關閘巴士總站內的旅遊巴士落客區遷移至地面等安排,整頓現時關閘巴士總站和旅遊巴的候車環境和上落客情況,減少旅遊巴和公共巴士混合使用及人車爭路。
增旅遊巴上落客位至

有關工程會分階段進行,工程主要把邊檢大樓車輛入境區現存通往關閘廣場的一段雙線馬路取消,改為行人專用區和旅遊巴上落客車位,另在其下方隧道圍牆一側開闢一條
米寬新路,以維持入境車輛前往關閘廣場方向的路徑不變。同時把原上落客區內之行車道和花圃分隔帶取消,以擴大上落客區的可用空間,以及在圍繞上落客區周邊人行道上建設雨篷上蓋,改善通行環境。而配合上落客區將來的運作,亦需要在馬場北大馬路開闢一調頭車道,並於調頭位置增設交通訊號燈,以創造條件供重型客車進入重整後之上落客區。重整後,有關上落客區的上落客位將由原來的
多個增至
個。
工程期間,交通事務局會因應實際情況對施工及相關臨時交通安排作出調節,盡力透過不同形式減低工程對公眾的影響,並呼籲行人及駕駛者留意有關交通改動指示。
醫療建設
政府醫療政策在剛過去的社會文化司施政方針辯論中的備受議員關注,當中醫護人手是熱門議題,擔心政府大量聘請醫護對私營醫療機構會造成人資壓力,議員更質疑衛生局明年預算開支七十億元,較今年增加二十多億元,服務可改善多少,代價是否太高。有議員直言,何不向私營醫療機構購買更多的服務?按照這樣的邏輯思維,既不用搶人,又可分擔醫療服務,讓病人得到及時的治療,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不過長期依賴私營機構負起醫療責任,對公立醫院質量的全面提升並非好事。澳門初級衛生保健網,一直獲世衛組織評為典範,莫非只能至此。面對社會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在整體發展上已落後鄰近地區多時的公立醫院,不能繼續沉醉於初級衛生的典範,有必要急起直追,全面提升醫療水平,對於民眾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對於公私營醫療機構的表現,過往坊間一直流傳“謀財害命”的講法,要除了污名,必須要徹底改革。
衛生局資料顯示,去年全澳醫近一千六百名,私人診所佔四成半,除了醫療卷計劃、向私營醫療機構購買服務之外,當中有否空間可以加強政府與私人診所合作,值得思考。預算增加二十億元,若能提升整體醫療質量,其實比起派錢來得更實際,居民得到並非一筆額外零用錢,而是良好的醫療服務,政府在醫療系統的投入值得與否,一時三刻,未必能反映出來,醫療建設畢竟是長期工程,未來就要睇成績。
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