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急救知識講座報名
  • 藝術節推母親節七折優惠
  • 業界促澳內地中亞旅遊合作
  • 瓊參與旅博會推動一程多站
  • 青少年學生書法賽報名
  • 裝備孩子迎戰人工智能時代
  • 城大雅高集團共育管理人才
  • 聖德蘭科普日親子同樂
  • 澳代表出席論壇探科普教育
  • 少林禪武文化研究會成立
  • 珠澳法律青年傳承五四精神
  • 蓮花獅子會成立理監事就職
  • 福州老人會遊穗增情誼
  • 業界嘉興研討新時代新聞攝影
  • 湯澔朗鋼琴獨奏受歡迎
  • 圖書館周活動吸引親子
  • 漁民婚嫁
  • 幻彩大巡遊攝影賽昨頒獎
  • 今多雲有驟雨
  • “下環巡禮”推動多元旅遊

凝共識啟建第四跨海通道

2015-12-09 06:30

    凝共識啟建第四跨海通道

    政府由○五年開始提出興建第四條跨海通道構思,轉眼十年仍是紙上談兵,跨海交通壓力與日俱增。社會雖有共識興建第四通道,但橋樑抑或隧道,又惹爭議。早前行政長官表明第四通道意屬橋樑,但不少居民對“全天候”的跨海隧道充滿迷思,若捨隧用橋,須用數據說明,果斷決策,不要重蹈輕軌建設覆轍,陷入無了期的紛爭和折騰。

    行政長官早前在立法會施政答問大會上,建議第四通道採用橋樑方案;明年運輸工務施政方針報告亦指出今年內會確定第四通道是橋是隧,明年將會判給及展開設計。近日政府在多個工務部門網站公佈第四通道橋隧方案優劣比較。隧道無疑實現全天候通車,但橋樑在造價、維護、工期都優於隧道。橋樑並透過設置風障,可設電單車專道,隧道則因種種原因不能設電單車專道;同時橋樑有條件連接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配合日後長遠交通規劃的需要。

    長期以來,澳門與離島之間欠缺一條真正的全天候通道,即使西灣大橋設有下層行車隧道,但在颱風襲澳期間只有限度運作。未能擁有一條真正的全天候跨海通道,成為不少澳人心中“一根刺”。自當局提出第四通道構思以來,隧道方案一直受社會支持,在第二階段新城規劃諮詢報告中,諮詢意見亦認同第四通道應為全天候隧道。然而在第三階段公眾諮詢中,完全未有提及第四通道隧道方案。過去一段時間,社會質疑當局推倒公眾諮詢結果,不少人堅持全天候隧道,但亦有人支持橋樑,一時間第四通道是橋是隧,再成坊間熱話。

    隧道方案無疑可全天候跨海通車,但細想本澳一年究竟有多少天會高掛八號風球?近年西灣大橋下層行車隧道使用次數屈指可數。隧道無論在造價、維護、工期、施工技術、佔地都遠較橋樑為高,故大部分國家地區若具條件選擇以橋樑跨海、跨河,都不會選擇隧道。另一方面,橋樑若能做到接近隧道的全天候行車環境,社會應考量花數倍價錢、時間興建一條跨海隧道,是否值得。

    興建橋樑、隧道為專門學科,尤其在兩者間取捨,更是學問,須符合城市佈局、交通網絡長遠的演進,回應民間訴求,但更重要是尊重科學,專業可行,營運有效。當局目前交出的第四通道橋隧比較方案,只是簡單一紙對比表格,詳細數據、說明欠奉,理據不足。當局有必要提供更具體數據及理由,令普羅大眾清晰明瞭兩者優劣,從優而擇。否則“擠牙膏”般應對,只會令社會更狐疑。

    第四通道由提出至今逾十年,跨海交通壓力日劇,未來港珠澳大橋落成通車,本澳交通規劃若不能跟上區域發展步伐,問題只會越演越烈。興建第四通道凝聚社會共識後,政府必須以負責任態度盡早落實,若再繼續停留無止境的研究、規劃、諮詢,整個社會將付出沉

    重代價。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