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佛總三活動明賀誕
  • 澳汕青少紅色之旅收穫豐
  • “獅飯送愛”關懷弱勢
  • 湘澳青年會改選續搭橋樑
  • 晉澳企業家座談會促合作
  • 珠寶青創協換屆繼往開來
  • 深合區完善立法推琴澳共融
  • 冀領導訪省級政協會拓合作
  • 灣黃會訪本報促交流
  • 好家園新閣訪中聯辦介紹會務
  • 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盛大莊嚴
  • 劉雅煌:夏寶龍調研意義重大
  • 港澳車北上錄二百三萬輛次
  • 特色慶典
  • 各界:擴八市自由行增企業信心
  • 新聞特搜
  • 聖大與俄高校簽合作備忘
  • 東南師生五四升旗弘愛國
  • 城大生了解民防中心運作
  • 教育會講座分享提問技巧

部門重組提升績效最重要

2015-12-12 06:30

    部門重組提升績效最重要

    精兵簡政、部門職能重組是今屆政府重中之重。民署瘦身,明年將體育、文化的職能和人員一次過轉移到文化局及剛易名的體育局,實為行動第一波,社會希望真正能提升績效。

    特區成立十六年,公共行政改革一直喊得響亮,推出了多項措施。前線政府服務、人員態度等確有提升,但深層次的行政績效未同步上升,最為社會詬病的是部門越拆越細,名為專業發展,實際出來的效果多是架構臃腫、職能重疊,公務員人數倍升,明年約有三萬六千人。比例偏高是鐵一般的事實,尤其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力資源不應過度膨脹。

    今屆政府將精兵簡政、重組部門職能架構列為重點。施政報告更提出,兩年內完成十五個部門和組織的調整、職能重組工作,強化部門間的協調機制,加強政府跨部門合作,提高政策執行力,民署瘦身正是第一步。

    社會普遍認同政府理念,但也提出了不少質疑,問得最多是不減人手如何精兵簡政?以今次民署分拆為例,原文化、體育職能及人員一併過檔文化局、體育局,給人的感覺只是相關人員換了領導及返工地點,其他照舊。事實並非咁簡單,文化局、體育局擴編吸收新血,也調整了部門,廳、處都因應社會發展增減及合併。

    不過,站在市民角度,政府得一個,懶理部門內部如何調整,實效最重要。例如文化局將“文化財產廳”改為文化遺產廳,下設文化遺產保護處和研究及計劃處,顧名思義旨在強化保護文化遺產,若重組後文物保護仍如現在般慢半拍,多被動等待而非主動評定、保護,繼而提升文物保育、推廣的質和量及專業,相信社會依舊不滿。又如未來的體育局將新設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若仍不能逐步提升澳門精英運動員的數量、水平及待遇,體育界好難收貨。

    部門重組績效不會立竿見影,要長時間驗證。政府應利用是次機會,長期跟進人員調動後的適應、融合,部門擴編、擴權後領導主管的駕馭能力,部門績效能否如設想般提升等,吸收經驗。類似的部門分拆、重組將陸續有來,每個部門都應審時度勢,不斷調整,公共行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要整體提升澳門公共行政,精兵簡政、部門重組固然重要,也須全盤考慮,關鍵是人,即全體公務員,故要與評核、橫調、晉升、問責等公職制度改革緊扣在一起,相輔相成,方能事半功倍。然而,任何改革都要長時間落實,高層官員要多想辦法提升團隊士氣,運輸工務領域施政方針辯論是現成例子,縱使範疇內仍問題多多,但予人衆志成城的印象,贏了不少分數,有助官民同心克服困難。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