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利率前景主導英鎊走勢
  • 撤辣去庫存 發展商資金回籠15億
  • 中成品油價年內首次兩連跌
  • 經濟前景向好 英鎊持續看漲
  • 新能源汽車下鄉 99款車列陣
  • 本田在華銷量降 推自願離職
  • 金沙物美嘉年華七月中舉行
  • 大健康產業研討會 助握灣區機遇
  • 穗發佈AI平台 破就業招工難題
  • PATA峰會今開幕 逾四百與會者匯聚
  • 大禮包助攻 經濟景氣料偏熱
  • 人行五月MLF等量平價
  • (一家之言)用好惠澳政策 顯平台優勢
  • 自由行擴大 企業:增客量穩生意
  • 首季廣告業生意勝疫前一成
  • 內地累計辦理帶押過戶逾18萬件
  • 專家:大部分城市戶籍趨向放開
  • 四月穗商辦市場交投弱
  • 外資乏興趣 炒高樓價機會微
  • 買房送戶籍 近廿城購房即可申請

人幣主動釋壓 料購匯潮來襲

2015-12-12 06:30

各界預期人民幣貶值趨勢未止 (新華社)

    創逾四年新低

    人幣主動釋壓   料購匯潮來襲

    【路透社上海十一日電】人民幣納入SDR之後、美聯儲加息之前,在岸人民幣選擇主動釋放貶值壓力,以日均100點的節奏匀速下跌,而貶值預期強烈的離岸CNH跌幅更大。鑒於中國經濟疲軟而美元強勢依舊,人民幣當前漸進貶值走勢還遠未走到盡頭。

    分析人士指出,預計明年私人部門債務去美元化以及資產外幣化操作將可能有更大規模推進,當然監管層已低調降低人民幣“走出去”閥門,人民幣料維持可控有序、漸進貶值。

    “從十一月到現在,人民幣跌的多歡啊,我覺得人民幣會趨勢性貶值,階段性穩定,如果央行不管,估計很快就能看到匯改創下的6.45低點,甚至更低。”招商銀行同業金融總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路透表示。

    離岸在岸價差擴大

    在一片買買買美元的呼聲中,本周在岸人民幣即期單邊下跌480點,周五創出逾四年新低,從8.11匯改算起跌幅已超3.5%;離岸CNH跌幅更高達760點,與在岸的價差也擴大到700點子水準,亦創出三個月來最闊水準。

    一位國有大行省級分行外匯業務主管指出,加入SDR(特別提款權)前人民幣被壓抑的太久,此次突破是市場力量的體現,但央行仍有控制貶值的節奏,意在美聯儲加息前,主動消化部分貶值壓力。另外,近期公佈外儲、外貿、通脹資料均表現不佳,明顯不利於人民幣表現。

    貶值預期訊號明確

    “我對人民幣進一步走貶並不感到意外,”Nordea Markets資深分析師表示。鑒於中國經濟長時間放緩,預計到一六年年底,人民幣將走軟至6.60,因為監管層入市干預以支撑人民幣的頻次可能不如從前。美元兌人民幣期權隱含波動率衡量的恐慌性指數近期連續上行,亦可表明人民幣的貶值預期。

    另一股份行分析人士亦指出,人民幣漸進性貶值趨勢比較確定,明年人民幣到6.6-6.7甚至更低水準,但短期並不需要太過恐慌,目前價格水準央行已經通過口頭干預來警告市場,不排除直接入市干預造成匯率大幅波動的可能。路透最新調查亦顯示,市場對中國人民幣的看空情緒達到逾五年以來最高。渣打銀行委託Asset Benchmark Research做的最新調研結果亦表明,只有6%的受訪者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在未來三個月會升值,44%的受訪者認為會貶值。

    當前中國仍有巨大的貿易順差,這可能是為數不多的可以看成是資金流入的證據,但巨大的貿易順差如果算上較低的結匯率,將大打折扣,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在全球“資產慌”和人民幣貶值愈演愈烈情況下,他們正積極主動調整資產配置結構,積極到外面尋找“安全”資產。

    受訪人士指出,因為年度原因,八月匯改導致的部分美元債務出清,但真正的企業大規模“債務去美元化”應該還沒出現,更多的會在明年顯現出來;另外,個人投資者,今年的外匯額度可能都已用完,但明年開始不排除他們會用新的額度來購匯。

    “明年資產會更‘慌',因為利率會更低,大家心裏的貶值預期不結束的話,那對外幣資產需求趨勢會來的更強,不僅僅是銀行,資管、券商等都在這方面動腦筋。”招商銀行劉東亮稱。

    假設明年人民幣資產的收益5%,算較高水準了,若明年人民幣貶值2%,只要超過3%的外幣資產收益,就可以對私人部門形成吸引。“如果明年還有這麼大的幣種轉換壓力的話,那央行肯定是干預不起的。”劉東亮說。

    “投資者都是趨利的嘛,這種市場預期下,肯定都會選擇對自己比較有利的方式,估計接下去購匯需求還會比較多。”前述國有大行外匯業務主管稱,短期這種趨勢還難以扭轉,就看管理層如何調控,如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