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電商預售機制退場 重用戶體驗
  • 預售機制減商家大促風險
  • 八千失業軍 按季少六百
  • 講者籲中小企善用AI助增效
  • 展商攜新款車亮相車展
  • 首季居民收入中位數首破兩萬
  • 首四月賭稅近300億 按年升近倍
  • 新濠夥攜程拓高端旅遊業務
  • 學者倡結合團進團出補航線空白
  • 酒店業:配合政策 創新提升服務
  • (一家之言)流量時代 還需實力支撐
  • 商界促做好準備 迎回歸遊澳熱
  • 今年旅遊市場榮景或勝疫前
  • 中國品牌出海 創造需求+從心智造
  • 李家超:提振旅遊經濟意義重大
  • 外交公署:亂港遏華終將落空
  • 父子爭執打鬥父死子被捕
  • 港去年騙案損失逾91億
  • 特首:集中拼經濟發展
  • 飛龍閃耀

世界旅遊休閒經濟體構建與文化品牌鑄造

2015-12-14 06:30

    世界旅遊休閒經濟體構建與文化品牌鑄造

    不破不立,大膽創新建休閒經濟體

    長久以來,因為缺乏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文化產品與科學的文化產業模式,澳門始終沒有找準自己的城市定位與國家角色,在國際競爭中缺乏品牌特色與長足競爭力。

    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賦予澳門全新的戰略定位與發展方向,用文化軟實力夯實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發展根基,一步步完成澳門社會的文化救贖。

    然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並非只是在固有文化基礎上進行自我更新。在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過程中,若是僅靠新建一批休閒配套設施,是遠遠不夠的。從某種程度上講,若是依附現有的旅遊與博彩資源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則仍是在澳門原有單一經濟結構下進行的細枝末節的修補,不利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很難形成本質上的突破。

    若要取得重大進展與突破,就一定要不破不立,在原有的文化體系與制度上大膽創新。因為,“世界”“中心”這兩個詞,賦予了澳門休旅產業前所未有的歷史使命與國家高度,亟需澳門的休旅文化觸角伸向更縱深、更廣闊的天地。

    一直以來,旅遊都是澳門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諸元素中,“旅遊”已具備一定基礎,在提高現有質素的同時,亦需要打開思路,適當發散,培育一些新的盈利增長點;而“休閒”則是澳門極為欠缺的元素,必須在“休閒”二字上狠下苦功。

    在受澳門特區政府委託進行的“關於將澳門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課題研究中,各路專家也曾將“休閒”劃分為消遣旅遊類休閒、文化娛樂類休閒、體育健身類休閒、怡情養性類休閒、社會交往類休閒和其它休閒等六大類,澳門以前三者為主,同時結合其它領域的休閒消費。其中,因國民經濟轉型與消費結構的變化,體育產業異軍突起,正強勢成為中國旅遊產業的朝陽板塊。

    在體育產業這片“藍海”中,運動休閒業已成為亟待開發的金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紛紛聞風而動,越來越多的旅遊綜合體通過搭建體育設施並 貼上“運動休閒”的標籤以吸引受衆。

    澳門在運動休閒層面有着一定的產業氛圍與民衆基礎。澳門有不少運動場地,有些甚至達到國際水準。例如座落在氹仔的澳門奧林匹克綜合體,有田徑跑道、澳門曲棍球中心、小型足球場、網球場等,是市民常去鍛煉的地方,還曾舉辦過多項國際性體育比賽及大型音樂會。另外,塔石體育中心、鮑思高體育綜合體、澳門體育綜合體內,都有品類豐富的體育設施。澳門松山、氹仔大潭山、小潭山、路環島的山上都設有步行徑,除了方便運動人士,更吸引大自然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位於威斯汀度假酒店旁的高球場,是亞洲最美麗的幾個高爾夫球場之一,從這裡可眺望珠江和黑沙海灘全景。位於路氹連貫公路末端、近路環的小型賽車埸是一個符合國際標準、設施完善、安全的賽車場,愛好賽車者可隨心所欲展身手。除此,保齡球、溜冰、游泳等,亦可以在澳門找到滿意的空間與設施。

    休閒旅遊的快速發展,不僅帶動澳門交通、通訊、餐飲等行業,還越來越廣泛深入地與其他產業相融合,衍生出各種新的旅遊熱點和旅遊形態。以體育休閒為例,旅遊與體育產業相融合,便有了奧運場館遊、體育設施遊、大型賽事遊,直至一種新的經濟模式的誕生──中華武術文化產業。

    其實,運動休閒產業不僅是簡單地將運動和旅遊做“加法”,還需考慮文化教育、科技研發、醫療養老等其他要素,只有將相關資源有機整合,才能真正促進運動休閒的產業升級。這正是我們接下來要闡述的重點——中華武術文化產業之於澳門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可行性研究。

    文武之城,澳門要講一個中國故事

    因為對文化發展欠缺深層次的思考,當下的澳門走了不少彎路,亦一次次錯失發展良機。在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方案中,無論是其要遵循的“共商、共建、共用”原則,還是中國提出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建互學的絲路精神,都需要靠文化支撐;而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中國處理好同周邊國家的關係要遵循四個字“親、誠、惠、融”,亦是文化軟實力的確切體現。

    絲綢之路是人類一大重要文化遺產。琵琶等樂器,桃、葡萄、苜蓿、菠蘿、西紅柿、胡蘿蔔以及佛教等等,都是通過古絲綢之路和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從西亞、中亞傳到中原。古往今來,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澳門文化要“走出去”,亦要貨真價實。既要傳承底蘊,又需創新路數,賦予澳門文化旺盛的生命力,讓其活色生香。

    許多年來,中國的文化輸出以功夫題材電影為主,出版物則偏重花草蟲魚、絲綢、茶葉、瓷器、武術等內容。由這些載體來看,文化傳輸仍舊停留在“器物”層面,價值觀、文化性格等更深層次的、意識形態領域的文化產品鮮有涉及。於是,如何整合現有優勢資源,重新包裝、策劃,講好一個新穎、精彩的中國故事,是澳門需要思考並付諸實現的要務之一。

    與西方不同,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功能在於塑造“新的自我”,以改變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錯誤認知,為多元世界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重天道”、“法自然”、“尚人道”的人文精神,不僅是中國文化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影響着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還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西方人本主義的重要來源之一。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和而不同”理念,對於消弭當今世界各種對立與紛爭具有重要意義,亦是當今各國構建和諧共處、多元共存的世界新秩序的基本原則。

    而這,恰與中華武術的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

    在運動休閒產業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因地制宜是不可忽視的原則。澳門面積小,人口少,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緊缺,因此,橫琴將成為促進澳門旅遊休閒中心建設、促進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戰場;澳門促進與橫琴的全面、深入、特色合作。

    武術是儒、釋、道、軍事、中醫等中國傳統文化在身體行為上的具體反映,是東方“性命雙修、體用兼備”運動價值觀的具體形式。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在粵港澳地區尤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旺盛的傳承活力。以武術為題材的動作電影,至今仍在國際影壇中佔據重要一席。廣東作為中國武俠電影的創作基地,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生產製作了不少久負盛名的經典武術作品,湧現出李小龍、徐克、洪金寶、李連杰、甄子丹等一大批知名武俠電影人;這些文化產品在樹立武術文化品牌、弘揚武術文化層面,功不可沒。

    但時至今日,武術入奧還依然如鏡花水月,可望不可及。我們不得不另闢蹊徑,讓“性命雙修、體用兼備”的東方運動價值觀,與“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理念形成互補,相得益彰。

    縱觀國內中華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現狀,不少地方已紛紛有所動作,但未成體系;從現在開始,以澳門為切入點與突破口,以中華武術文化產業園為抓手,這個精彩的澳門故事便串珠成線,必將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領域的一枚鮮活標本。

    作為粵澳合作文化創意產業園卅三個澳門推介項目之一,中華武術文化產業園落戶橫琴自貿區,該項目藉助澳門的國際文化交流平台、國內豐富文化資源和國家力量,旨在打造一個國家級的民族文化產業示範區、武術文化全球整合營銷傳播基地和民族傳統文化的世界品牌。

    隨着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澳門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澳門背靠祖國,後盾強大,地理優勢能夠吸引更多的亞洲遊客。與此同時,澳門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視窗,六十多萬人口中,既有土著居民,亦有祖籍在中國不同省份的居民、在澳門居住的華僑華人以及葡語系西語系國家的外國居民。因而,無論是面向內地,亦或海外市場,在旅遊休閒文化推介方面,澳門有着天然優勢與拓展基礎。(下)

    艾曉明   田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