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普京提名別洛烏索夫當防長
  • 經濟學家為何被選為俄防長?
  • 中美重磅數據周 宜觀望待新機
  • 中國為世界經濟增穩定性
  • 借澳平台優勢 促全球貿易投資
  • 通脹維持高企 撐澳洲元靠穩
  • 港股創九個月高位 重上萬九
  • 韓正:中國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 居民:職訓助增技能迎機遇
  • 學者:公共投資從高質量發展着手
  • 李顯龍向總統交辭呈
  • 布林肯批評以軍行動
  • 烏哈爾科夫州四千人撤離
  • 俄別州遭襲15人死
  • 去年10萬人職訓 會展類飆1.9倍
  • (一家之言)政策送客流 酒店業可期
  • 自貿賬戶實施助力澳琴金融互通
  • 中聯重科首季業績回暖
  • 經濟不穩 母親節消費縮水
  • 碧桂園寬限期內付清兩筆利息

內地下行壓力大 培育新動能

2015-12-14 06:30

    內地下行壓力大   培育新動能

    【新華社三亞十三日電】儘管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但隨着內部改革逐步深入,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正逐漸顯現。

    “未來中國經濟還會不會繼續下行,關鍵在於中國經濟的動能。我們在尋找新動能,也需要培育新動能,更需要發展新動能。”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在“三亞 · 財經國際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下行,最主要是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問題導致,只有尋找、培育和發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才可做到引領新常態,中國也才能進入下一輪高速增長。

    技術創新增長動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十一月,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10.3%,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4.1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達72.3億(美元,下同),同比增51.7%,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達85.4億,同比增11.7%。

    “我認為未來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能來自於多個方面,技術創新應該是其中之一。”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說,投資和消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經濟生產率下降的問題,只有依靠技術升級和產業創新,發展中高端的製造業和服務業,才可讓中國經濟的勞動生產率得到改善,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除“創新”,“開放”被認為是另一個逐漸顯現的新動能,這種開放不僅是以“一帶一路”為代表的對外開放,更包含對內開放。

    推進改革提增長率

    朱海斌認為,以地方保護主義為代表的貿易壁壘,對結構調整的負面影響已越來越明顯。如果未來可打破這些貿易壁壘,形成高度的對內開放,那麼就會形成非常強的經濟增長點。

    新一輪的農村土地改革對應的戶籍改革和新型城鎮化,也被認為是未來十至十五年非常重要的新動能。在受訪的經濟學家看來,這些新動能具有一個共同點,即它們都與中國目前持續而深入推進的改革舉措息息相關,也只有改革才能讓這些新動能真正釋放出來。

    “改革無疑可提高潛在增長率。只有改革開放大踏步往前推進,經濟才可真正止跌回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加寧說,當務之急就是必須解放思想、加快改革,進一步推動改革不斷前進。

    五方面結構性改革

    尹中卿表示,目前中國經濟首先需要的是五個方面的結構性改革。一是需求結構改革,主要是通過發展服務業和戰略性支柱產業、新型產業,擴大消費,提高投資效益,穩定出口;二是產業結構改革;三是要素結構改革,主要是對勞動、知識、技術、管理的創新,探索新途徑;四是地域性改革,發揮東、中、西、東北地區四大板塊作用;五是收入結構改革。

    北京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許善達認為,除結構性改革,體制改革在培育和發展新動能的過程中也同樣重要。“如果真要把創新作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必須有一些制度的改革,形成一個對創新是正面導向為主的制度,這樣才能令新的動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