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斜槓成新職業路向
  • 辛黃會率團訪三水中山珠海
  • 青企改選續助青年雙創
  • 鏡湖為中總婦委介紹凍卵
  • 冀政協副主席訪匯智社
  • 五四青年營穗交流收穫豐
  • 閩統戰部訪僑總深化合作
  • 雲南領導三建議促滇澳合作
  • 珠慧心藝術館昨揭牌辦首展
  • 新聞特搜
  • 西遊智破多“弦”宇宙將上演
  • 超化算藝術收藏展昨開幕
  • 吳析夏藝術展呈跨文化視野
  • 數碼攝影學會作品展揭幕
  • 閱讀推薦官賽推廣閱讀文化
  • 國家增三文遺列亞太區名錄
  • 新華夜中教師了解灣區發展
  • 城大獲贈習主席多語種書籍
  • 城大訪中南大深化合作
  • 氹坊英語日展現學生才能

楊道匡:水域發展首重區域合作

2015-12-17 06:30

楊道匡

水域劃定利好落實遊艇自由行

    楊道匡:水域發展首重區域合作

    澳門經濟建設協進會理事長楊道匡表示,中央確定澳門特區水域和明晰陸上界線,為澳門未來發展提供更大支持,既可解決民生問題,又可發揮分流及帶動經濟作用。長遠而言,澳門要發展海洋經濟,區域合作才是重點,尤其更要加強與廣東及珠海合作,共同發展。

    內港建水閘利兩岸

    楊道匡表示,內港有建議建水閘,為內港居民解決長期水浸問題。水閘方面,政府已經委託珠江水利委員會研究,有待方案出台。如經研究建水閘可解決水患,當然是好事。另外,灣仔內港經多年論證,提議建行人隧道,但多年未能實現計劃,倘若能藉劃定水域,將建設水閘及行人隧道一併考慮,相信可解決民生問題之餘,亦可以達到分流作用。

    參考新加坡及英國塔橋,澳門建水閘可以考慮開合式設計,有船經過時才打開,更可每日限定時段才開,其他時間橋面可以通人,可無需建設行人隧道,直接建設開合式水閘就可以達兩個目標。

    碼頭盤活市內交通

    港珠澳大橋口岸區未來將可建碼頭,屆時港珠澳大橋開通後,可以在該口岸區做水岸碼頭,經港珠澳大橋落地、穿過聯檢大樓後,就已經可到達水岸碼頭,直接乘船,亦可連接到港澳碼頭、北安碼頭或內港碼頭,又可分流旅客和居民,更可減輕澳門陸路交通負擔。其實如同歐洲意大利、新加坡等地,城內都有很多碼頭,很多簡便的水上交通工具都值得澳門參考。

    內港一帶很多物業業權人在續租或建築物已殘舊需要重建時,一直都被擱置,因為還要牽涉到水域管理權問題。今次明確管理權後,對內港沿岸一帶有很重要作用。內港其實是澳門很重要的區域,是澳門早期的發源地,積累了很多人文歷史元素,包括媽閣廟、港務局大樓、碼頭、海事博物局等。

    開發內港旅遊時機

    開發內港旅遊,其實是很好的時機。現時在旅客分流上,往往將客源分流至中區等地,但澳門一直很少開發沿岸,其實城市會充分利用沿岸的景觀及天然資源,其實旅遊塔至媽閣廟一帶景觀很好,但一直未被利用。透過今次機會,可以考慮將該片區發展人行陸道、單車徑,有人流商業元素就會跟隨而至,政府祇要做好規劃,居民和遊客就會自行選擇。

    他相信,今次措施可為澳門提供很好的分流作用和一批新的發展空間。除了內港外,路環環境更好,整個路環都是臨水海岸線,絕對有條件開發,釋放一大片臨水海岸開發空間,是很重要的規劃。

    旅遊文化生態保護

    長遠而言,澳門要參考舟山群島經驗發展海洋經濟,國家海洋局關於海洋經濟,主要包括五方面,包括海洋科技、海洋裝備製造業、海洋旅遊、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文化,澳門要謀劃海洋經濟,應該選擇合適方向,他認為海洋旅遊、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文化三方面,澳門都可以適當開拓。

    他認為,澳門要發展必須要區域合作,澳門未來發展不應拘泥於劃定水域範圍,更加應該重視與周邊地區共同發展。現時珠江口灣區有八千多平方公里,單是珠海管轄佔五千九百平方公里,因此澳門要拓展海島遊、海洋旅遊和海洋經濟,必定要通過區域合作,區域合作才是澳門未來發展的重點,尤其與廣東、珠海、尤其鄰近澳門的萬山群島合作。早在一一年時粵港澳三地已有環珠江口宜居灣區計劃,現時應該在這基礎上加強合作,畢竟澳門單獨發展海洋經濟仍欠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