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佛總三活動明賀誕
  • 澳汕青少紅色之旅收穫豐
  • “獅飯送愛”關懷弱勢
  • 湘澳青年會改選續搭橋樑
  • 晉澳企業家座談會促合作
  • 珠寶青創協換屆繼往開來
  • 深合區完善立法推琴澳共融
  • 冀領導訪省級政協會拓合作
  • 灣黃會訪本報促交流
  • 好家園新閣訪中聯辦介紹會務
  • 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盛大莊嚴
  • 劉雅煌:夏寶龍調研意義重大
  • 港澳車北上錄二百三萬輛次
  • 特色慶典
  • 各界:擴八市自由行增企業信心
  • 新聞特搜
  • 聖大與俄高校簽合作備忘
  • 東南師生五四升旗弘愛國
  • 城大生了解民防中心運作
  • 教育會講座分享提問技巧

昔日民防保安員更夫

2015-12-19 06:30

    昔日民防保安員更夫

    【本報消息】經常聽人說“三更半夜”,聽見更夫敲響三更銅鑼即意味已到深夜時分,該乖乖上床睡覺了。今年八十八歲的沙梨頭老街坊鍾文憶述,小時候澳門治安不算太好,加上當時沙梨頭土地古廟前地對開仍是大海,水禍為患,更夫每晚就負責民防保安、防火和提醒居民水漲時迅速逃往山上,責任重大。後來隨着社會發展,打更逐漸式微。

    彌補警力不足

    打更除是古代夜間的一種報時工作,兼具提醒居民防火、防盜作用。隨着城市現代化,行業逐漸消失。“更館”更是昔日澳門民間民防保安部,即更夫的“辦公室”。以往一夜五更,彌補當時警力不足,是昔日澳門居民守望相助、共同維持社會治安秩序的歷史見證。居住在沙梨頭多年的鍾文小時候也曾接觸過打更工作,他稱當時自己五、六歲,記憶不算太清晰,只是記得當時的打更叔是滿叔,人稱“打更滿”。形容“打更滿”為人友善,經常幫助鄰居,每晚聽到打更聲就知道他正在執勤。當時的治安不算太好,主要都是依靠街坊守望相助,互相提醒。加上以前沙梨頭土地古廟前每逢水漲都會水浸,全靠更夫通報居民逃往山上。當時每戶門前都會放置一個小竹籮,定期放五分錢予更夫作為報酬,感謝他照顧大家和維持治安。隨着社會發展治安改善,打更逐漸式微。

    通知水浸避險

    據當局資料顯示,沙梨頭更館為連排式民居組成部分,由帶有硬山屋頂兩座單層平房組成,後座下方有磚柱承托的石室,石室內有擋土大石,充分體現依山而建、因地制宜的建築佈局,是自然與文化景觀的有機結合。館內的展覽分澳門更館、更練形象兩大主題,透過歷史照片、實物展品、修復後的更館建築和澳門藝術家的圖像創作,呈現這一充滿生活氣息的職業形態和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