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浪漫氣氛
  • 體驗勞動
  • 川漢公交車持刀傷人被抓
  • 鳳凰花開
  • 黑龍江煤礦洩二氧化碳五死
  • 川車撞行人五死
  • 李強: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 中方批美打造經濟脅迫聯盟
  • 中方反制美鷹派前議員
  • 惠州河流受污染變紅
  • 澳琴聯手擴客源 赴穗辦旅遊推介會
  • 近期黃金市場分析
  • 銅價試新高 江銅有力再升
  • 辦短視頻賽 體現好客有禮
  • 澳博斥近兩億收購金碧及兩餐廳
  • 美食之都嘉年華下月開鑼
  • 旅遊大使系列培訓 推廣好客之道
  • 首季金融業增員 薪酬升2.2%
  • 首季電力消耗量升近一成
  • 引入國際認證課程 促會展提質

供給側結構改革啟動

2015-12-23 06:30

    供給側結構改革啟動

    【中新社北京廿二日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廿一日在北京閉幕。在這一具有一六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風向標意義的會議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關鍵詞,標誌着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幕正式開啟。

    理性供給管理補不足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性上升至新高度。“這是很重要的判斷,與中國經濟出現階段性重大變化密切相關。”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戰略規劃研究室主任高輝清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過去推動的經濟和產業結構改革強調以內需為主,要求消費發揮更大作用,但這些舉措往往更加重視解決短期問題。隨着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其面臨的核心問題以經濟結構帶來的長期問題為主,這就要求從供給側着手予以解決。

    “可以說,明年中國經濟五大任務都和該項改革息息相關。”在浙商銀行經濟分析師楊躍看來,“削減工業產能”和“去庫存化”直接作用於優化供給結構,“去槓桿化”和“降低企業成本”能有效提高生產環節效率,間接促進供給改革。“相信在一六年,供給方面改革將正式從概念層面進入政策操作層面,影響到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對供給側改革的重視反映出中國官方明確:在認識、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過程中必須要由創新驅動,“這一驅動力的側重點應根據中國的特定經驗,在需求管理進一步優化的同時實行理性的供給管理,從而彌補需求管理的不足,突破局限性。”

    供需兩側改革如何相互支撐共進,本次會議給出了更為清晰的路線圖。會議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不像需求側立竿效果

    高輝清亦贊同供給側改革對於中國經濟“穩增長”的助推作用。他分析稱,供給側改革措施肯定將有助於中國經濟的進一步增長,比如鼓勵創新而帶來的投資結構調整,將使民營企業發展土壤更加肥沃。但他亦提醒,由於供給側改革或難像需求側改革般產生立竿見影的作用,未來中國經濟在供需兩側都應有所發力。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伴隨着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官方料將推出系列結構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支持產能過剩行業的重組,並通過行政體制的改革,破除地方政府和一些行業部門對相關企業的過度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