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研院全國憲法賽報名
  • 新華夜中學生了解監獄運作
  • 隆都同鄉會參加沙溪非遺周
  • 珠澳兒童繪本填色報名
  • 雙水同鄉會考察閩兩企
  • 工聯筷子基七感分享會月底辦
  • 圖協訪珠海金灣圖書館
  • 張權藥廠贈街總兩中心破痛油
  • 青進協考察深合區民生建設
  • 工聯氹服描繪人生首張照片
  • 建築師協出席粵導則審查會
  • 警惕假冒現金分享騙局
  • 青海領導訪省級政協會
  • 分享會交流第四橋建造技術
  • 建安協新閣就職不忘初心
  • 豐澤政府泉州同鄉總會簽約
  • 科技界積極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
  • 冀政協副主席訪僑總增聯繫
  • 菜農桌面演習應對極端天氣
  • 福校認識“風暴潮”避險

實踐環保 行勝於言

2015-12-27 06:30

    實踐環保     行勝於言

    一年將盡,回顧今年世界大事,憂多於喜。恐襲陰霾籠罩全球、頻發空難令人震驚,人為災難成為二○一五年最合適的註腳。一小撮挑起戰爭的人,導致生靈塗炭,罪大惡極;但大部分人每日在透支大自然資源,以文明、便利生活為由,肆意破壞地球,造成全球暖化。站在歷史角度,早前召開、被稱為拯球全球暖化最後機會的巴黎氣候峰會,亦應寫進今年十大新聞,提醒世人節能減排,環保救地球。

    談到全球暖化,腦海浮起的是極地冰原不斷縮減、骨瘦如柴的北極熊圖片,好像都離本澳很遠,但實際不然。剛過去的平安夜,濕暖如春,香港錄得最高氣溫高達廿四點七攝氏度,創下百年之最,為一八九○年以來最暖的平安夜。本澳雖然未見具體量化表述,但熱辣辣的平安夜,相信居民都感受到。

    緩和全球暖化速度,節能減排是唯一出路,但本澳在環保工作上,落於人後,各種經濟手段控制污染,無一成事。其中,澳人習慣使用、隨手可得的膠袋,正是污染環境的元兇之一。正因塑料在自然下難以分解,焚化又會帶來空氣污染,所以由塑料製成的膠袋,會造成“白色污染”。根據一項調查發現,本澳居民平均每人每日使用約二點二個塑膠購物袋,年總使用量約四點五億個。

    環保局現時終就膠袋徵費諮詢公眾,建議每個膠袋不少於一元,冀盡快凝聚共識後,最快一兩年內完成立法並實施。放眼國際,膠袋徵費,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早已實行,台灣○二年開始,結果減少膠袋使用量達九成八。香港○九年開始逐步實施,其後發現商戶平均每季派發膠袋的數目比徵費前大減九成。

    但膠袋徵費並非一勞永逸,香港實行膠袋徵費後,雖然成功令消費者減少索取膠袋,但有數據顯示,不收費的膠袋在堆填區棄置量仍有上升,反映消費者只是改變使用膠袋類型而非改變棄置的習慣,甚至出現環保袋浪費問題,適得其反。

    不少環保袋本身也是由塑膠製造,若一個購物袋能被多次循環再用和最後被回收再做,才是真正的環保。正如英國的一位七旬老翁,隨身攜帶的超市塑膠袋壽命已長達三十四年,估計已經使用二千多次。膠袋徵費,象徵大過實際。要減少垃圾、節能減排,最有效方法仍是加強回收、源頭減廢,可惜本澳環保工作眼高手低,源頭減廢推動多年,廢物數量不跌反升,堆填區都已飽和。

    膠袋徵費是推行環保的第一步,如何陸續推出各項污染者自付政策,以經濟手段、教育灌輸兩條腿走路,追回多年來環保工作空白的進度,讓居民盡快趕上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環保素質,行勝於言,實踐環保,方是關鍵。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