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研院全國憲法賽報名
  • 新華夜中學生了解監獄運作
  • 隆都同鄉會參加沙溪非遺周
  • 珠澳兒童繪本填色報名
  • 雙水同鄉會考察閩兩企
  • 工聯筷子基七感分享會月底辦
  • 圖協訪珠海金灣圖書館
  • 張權藥廠贈街總兩中心破痛油
  • 青進協考察深合區民生建設
  • 工聯氹服描繪人生首張照片
  • 建築師協出席粵導則審查會
  • 警惕假冒現金分享騙局
  • 青海領導訪省級政協會
  • 分享會交流第四橋建造技術
  • 建安協新閣就職不忘初心
  • 豐澤政府泉州同鄉總會簽約
  • 科技界積極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
  • 冀政協副主席訪僑總增聯繫
  • 菜農桌面演習應對極端天氣
  • 福校認識“風暴潮”避險

父子冀傳承造船文化

2015-12-27 06:31

大小談生希望政府落實保育造船業

大談生工藝極具匠心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船業未死得   當局宜救亡

    父子冀傳承造船文化

    【本報消息】本澳造船業歷史悠久,一八八四年成立的和記船廠,是澳門有記錄最早的船廠。據記載,船廠曾分佈在澳、氹、路三地,現存的路環荔枝碗造船廠,大多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由澳門半島和氹仔遷移的經營者搭建。隨着產業結構變化,昌隆一時的造船業於廿一世紀初走入歷史,若經過荔枝碗一帶,大多以為十多間船廠已被丢空任由歲月風霜,殊不知有一對談姓父子,正為造船文化及工藝傳承默默努力。

    船隻模型工藝高

    儘管在二○○四年後勝利船廠已再沒接到訂單,然而東主談錦全每年仍向海事局交萬多元的稅金。現時廠房用作舉辦工作坊、接待參觀,造船工匠談師傅向記者展示其親手製作的模型漁船、帆船及龍舟,船隻模型造工之精細及極高還原度,令人嘖嘖稱奇。

    規劃無諮詢業界

    對於政府再提出開拓與漁船製造有關的文化項目,談師傅亦說好,“因為造船業呢行冇得做”,希望政府與造船工會及商會一同探討如何保存造船工藝及文化,工會有百多個已轉行的師傅,政府要先推出具體方案及做法,業界才能配合。但他恐政府“講多過做”,如早年提出的方案,提出船廠、排廠、木廠各留一間,發展民宿、咖啡店等,政府無正式諮詢過造船業界,方案對於他們來說亦太商業化,不過當局最後“講完冇聲氣”。此次社文司的最新計劃擬一八年完成,談師傳指“唔清楚,無同我哋傾過”,但亦盼政府早日有定案。

    呼籲保育造船業

    歲月蹉跎,談師傅怕已年久失修的船廠“等唔到”。他的船廠在九七年經火劫後重建,雖暫未有倒塌危險,然而開始有小毛病。眼見有其他船廠的樁柱已斷,談師傅甚憂心。造大船已無出路,船廠又不能改變用途,談師傅有感進退失據,“政府有叫我哋維修,但我哋維修嚟做乜呢?又唔畀我哋轉型做第二樣。水位逐年批,整咗之後第日話唔批咁咪企晒係度!”他呼籲政府落實保育造船業,“澳門街作為船港起碼有百幾二百年歷史,甚至較火柴、炮竹業耐,點解政府保育嗰啲文化,而我哋呢行冇呢?”

    自設造船展示館

    儘管政府提出多年的“路環舊市區荔枝碗規劃研究”,但停滯不前。談師傅及其兒子談駿業並未因此原地踏步。他們曾與文化局澳門歷史檔案館合辦工作坊,自行組織學生導賞、體驗坊等,最新搞作是由荔枝碗發展村及造船業商會出資的造船業展示館,內裡陳列了還原荔枝碗十多間廠房原貌的等比例模例,極顯巧手匠心,尚在籌劃對外開放。

    可搞原生態旅遊

    “小談生”談駿業回望八十年代仍然興旺的造船業,形容船廠是他們的遊樂場,會有感情,亦深感肩負傳承歷史文化的責任。由於是自由工作者,他有較多時間留在廠房作文化推廣,眼見新一代大多已不知本澳造船業歷史,有感整個文化已脫節,希望政府與業界共同聯手保育傳承,“正常工業遺產係完全消失嘅工業地方再利用,但澳門船業特殊性係‘未死得晒’,有班工人喺度,應有業界一同作為推廣介體。”有感船廠一帶可發展原生態旅遊,而非以“大三巴思維”開發或倒模式商品化發展,否則便失去了業界的傳統技術及歷史底蘊。希望讓工友作恆常工作坊,現場展示等與訪客互動交流,亦讓下一代知悉造船業歷史。更想本澳會有自己的“澳門號”,“最得意係,你嚟到造船廠見唔到有大船,希望利用本地工人技術,推動造船文化,做一隻真真正正屬於我哋澳門人嘅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