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新聞小語)檢視工作 再邁新步
  • 粵政協訪澳調研灣區“軟聯通”
  • 加思欄瀕危古樹今修剪護理
  • 昨午“紅雨”多區倒灌微浸
  • 青年墮代購騙局失九萬六
  • “一戶通”普及工作坊報名
  • 男子墮兼職刷單騙局失三萬五
  • 兩人墮“公檢法”失三百二萬
  • 祐社親子製作心意卡謝親恩
  • 內地漢綁藏舊手機青茂衝關被截
  • 工聯北綜兩活動致敬母親
  • 睡佛堂周三派福袋
  • 閩澳學聯體驗划龍舟
  • 繁促會聚會感恩母愛
  • 兩團體手作坊教製護膚霜
  • 哀傷輔導助疏解情緖
  •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成員的替補及宣誓
  • 基本法卅一周年推網上遊戲
  • “關愛少勇軍”推廣國防教育
  • 新聞特搜

沙梨頭更館還原打更史

2015-12-31 06:30

沙梨頭更館成該區新的文化遊點

更館設多媒體播放區

    沙梨頭更館還原打更史

    位於麻子街五十二至五十四號的沙梨頭更館已開幕,佔地面積約六十三平方米 ,是沙梨頭村其中一間舊式平房民居,與沙梨頭土地廟相連,平房依山而建,呈坡梯式逐級而降。更館建築由前廳、石室、水巷和天井四部分所組成。能保留至今,殊不簡單。

    沙梨頭村初為漁村,是本澳古老村落之一。隨着城市發展,沙梨頭村落面貌發生很大的變化,在高樓林立間,沙梨頭土地廟及更館保存至今,見證該區百年變遷。當局對更館建築立面修復中,清除後加物料以重現建築昔日原貌。人員在對屋頂進行修復後發現,在室內青磚牆頂部的油漆覆蓋下,隱約可見原初壁畫痕跡,於是用約兩個月把一層層的油漆進行細緻清理,重現了包括木棉花、雀鳥、寶瓶、蝠鼠等圖像,寓意為富貴平安、多福多子,是嶺南地區建築常見裝飾藝術元素。

    更館籌建時,當局與沙梨頭土地廟慈善會攜手合作外,還獲民間多方支持,如本澳歷史學者陳樹榮受該局委託進行更練相關歷史研究外,亦捐出若干件更夫巡更工具;黎鴻健捐贈三張更費收條,成館內重要展品。現分“澳門更館”與“更練形象”兩大主題展室,結合打更行業的特性,前廳以燈箱展板形式作展示,營造燈火光影的場景氣氛。

    還原更夫形象

    展館內展示打更的相關物品和歷史照片外,還特邀本澳著名畫家潘錦玲創作多幅繪畫於館內展示。她為沙梨頭更館的創作,能更具像地讓觀眾了解打更活動歷史,在“更練形象”展室中展出的一組“更練形象圖”,特別繪畫更夫不同的工作職能,包括報時(海上更)、治安防盜、防火、警示及向治安警匯報工作,甚傳神,還原生動的更夫形象。

    展廳還設多媒體區播放兩輯口述訪問,為沙梨頭老街坊鍾文對沙梨頭更館和沙梨頭地區打更情況的憶述,以及由黎鴻健親訪太平館更夫李貴榮的外孫林世鴻先生的訪問記錄。

    凝聚社區氛圍

    鍾文憶述,更館於五十年代是一位名叫滿叔的更夫及其家人的居所,在七十年代初更練制度沒落後,更館被用作小賣店;九十年代後租予友傑體育會使用,經過多次改建用途,以至建築物狀況殘破不堪。由於沙梨頭更館是本澳僅存的更館建築,又是沙梨頭村歷史發展的見證,文化意義重大,文化局遂於二○一○年與沙梨頭土地廟慈善會及沙梨頭坊眾互助會共同推動活化計劃,由局方着手修復及活化,籌建為以昔日更練制度為主題的展館,為沙梨頭居民增加文化設施。

    更館開放時間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下午五時半後停止入場),逢星期一休館,澳門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免費入場。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八三九九 · 六六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