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港姐競選與名車
  • TVB配音組爆離職潮
  • 張藝謀將執導電影版《三體》
  • 項婕如許願不再皮膚過敏
  • “民歌五十”明年情人節連唱三天
  • 楊紫任巴黎奧運火炬手
  • 許靖韻新歌情緒化
  • 鞠婧禕牛一曬破繭寫真
  • 《焚城》輻射災難大片年內公映
  • 羅毓儀鍾意浴室唱歌
  • 方皓玟冼靖峰被傳姊弟戀
  • 林曉峰順德開騷新歌打孖上
  • 視事關心
  • 節目表
  • 兩莎朗現身支持《不羈騎士》
  • 伊恩麥克倫跌落舞台幸無大礙
  • RIIZE返韓惹混亂
  • 仙妮亞唐恩首登英國音樂節
  • 保羅麥卡尼年底巡唱
  • 凱蒂佩里新碟封面引熱議

港產片風光不再

2016-01-14 06:30

    港產片風光不再

    日前有傳媒到佛山探班,遇上肥了近五十磅的黃一飛,當被問到有沒有預算返港拍戲時,黃一飛慨嘆稱“依家香港邊有戲拍!”言下之意就是指香港開拍新戲已不多,即使有戲開拍亦未必獲選中。

    說香港沒新戲開拍當然不正確,但無可否認的是港片數量的確每下愈況,據香港票房有限公司早前發出的二○一五香港電影市道整體情況,去年上映的港產片僅得五十九部,雖然不至於是最少產量的一年,但比起高峰期年產四百部電影,足證大勢已去。

    港產片步向黃昏,除了老生常談式的因粗製濫造之外,說合拍片沒影響港產片也是騙人。不論對演員還是導演而言,同樣的拍攝一部電影,演員酬勞以至票房成績都差天共地,也實難怪台前幕後都北望神州,畢竟電影人都要吃飯。

    只不過港片最大的致命傷,還是慣食老本欠創意。事實上,只要有創意有真正賣點的港產片還是有一定的巿場,不一定要有大明星的演出、華麗的佈景,或側重電腦特效才可以成功。就似去年的《五個小孩的校長》、年前的《狂舞派》,沒有過去港片慣見的槍戰與色情,而是販賣溫情與熱血,但都可以贏盡口碑與票房;又或大玩懷舊的台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及《我的少女時代》都是走出荷里活電影主流以外的成功作品。

    且看預計在今明兩年上映的港產片中,計有《寒戰Ⅱ》、《跛豪》、《賭城風雲Ⅲ》、《使徒行者》、《尋秦記》、《辣警霸王花》、《一路向西之泰西》、《志明與春嬌一家》、《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及《鴨王2》等等,能在這些電影中看到真正的創意嗎?

    entuncle@hotmail.com

    娛 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