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視事關心
  • 節目表
  • 瑪麗亞嘉兒婚禮獻唱搶鋒頭
  • 金宇彬申敏兒遊東京放閃
  • 雅麗莎迪晨投資健康品牌失利
  • 姬賽兒邦臣為巴西災民發聲捐款
  • 卅九歲傅嘉莉逆齡扮學生妹
  • 馬詩慧爆女兒甩拖兩年
  • 朱智賢困(車+立)有驚無險
  • 修哥分享健康秘訣
  • 伍允龍報平安不忘宣傳新片
  • 達克堅卓拉瑪隔空罵戰
  • 石原里美認圈中知己田中圭
  • 《澳門人》介紹羅浮宮藝術展
  • 華藝流行音樂協會演出
  • 網球祖與占的變奏
  • 萍萍戲曲展演今響鑼
  • 電影精彩題材 舞台重新演繹
  • 再聽《上海灘》
  • 伍允龍遇襲令人火滾

梁漢威二三事

2016-01-25 06:30

    梁漢威二三事

    澳門電台的《樂府晨聲》專欄,日昨有“梁漢威唱曲專輯”出街。當中有些曲目乃為拙作,由此而使我懷念故人之情油然而生——威哥仙逝已多年,但他所唱的那些出自我手的若干詞曲,依然繚繞腦際,與他合作十多年的許多有趣細節依然歷歷在目。

    九十年代中,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朝》等被搬上熒幕,掀起一股清裝戲熱,但在粵劇、粵曲界,一向對他的清裝戲不太感興趣,較少人想到引之入粵劇舞台。但這時,威哥卻力邀我為他寫曲寫戲,要在香港粵劇界中爭飮“頭啖湯”。

    我質疑道:“二月河的帝皇系列作品,在內地還多有爭議,香港、海外觀衆能接受麼?”他斷然説:“我覺得二月河的觀點很新,作品的戲劇情節很強,這兩方面都是賣點,我相信香港觀衆是會接受的。你放心寫,我夠膽演。

    由此起,《烽火碎親情》(康熙與女兒的決裂)、《孝莊秘史之密誓》及《情諫》、《多爾袞初會陳圓圓》、《秦淮冷月葬花魁》……等等便次第面世,並且得到廣大觀衆、聽衆的認可,二十年間,流傳頗廣。

    當然,為了表現全新的觀點及滿蒙民族的特點,在粵曲使用了好些蒙族音樂。但有一種看法認為梁氏拋棄傳統,標新立異,實不足取!甚至有鳴鼓而攻之者,我替他擔心。他笑着説:“你同我定,我係傳統的紅褲仔出身,絕對不會鄙棄傳統。搞搞新意思,難免有不足,冇乜好大驚小怪的。”

    正是這些“標新立異”的勞績,使他獲得了香港政府授勳嘉獎,而我同他的這種合作,一直維持到他生命的終結——他最後灌錄的多首粵曲均為拙作。

    梁漢威有個生活習慣,每在夜深人靜時,必定追看中央電視台的戲曲頻道,從中汲取傳統戲曲養份,以及發現改編、移植優秀作品為粵劇的線索,樂此不疲。他説:“這個頻道播的是全國各地戲曲作品的精華,取之不盡。而且又是免費的,哈哈!”為了方便我寫某一歷史人物(如蔡文姬、胡雪巖等),他會同時拿出內地、港台的不同版本的人物資料來,讓我揣摩、參考,這些書的天頭,都有他的筆記。在演拙作《胡雪巖》時,他特地到廣州的舊家具店,選購了一套明代椅几,用以表現胡氏家居的豪華。我説,道具何必如此認真?他説:“你用道具認真點,觀衆對你的作品也會認真點。”

    ——這就是梁漢威。

    童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