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日職聯:鹿島鹿角 3-3 東京綠茵
  • 李強致電祝賀米舒斯京連任總理
  • 俄西部邊境城市住宅受襲至少七死
  • 【母親節有咩節目?】市民觀看藝術節目共慶母親節
  • 【鼓勵生育】三胎母:手足相伴成長家庭氛圍佳//出生率低 婦聯倡增誘因鼓勵生育
  • 央視稱習近平重視家庭及親情
  • 新疆阿勒泰等地連續第二晚出現極光
  • 【澳門半島錄得最高一小時雨量紀錄71.4毫米】紅雨生效期間 低窪地區有水浸
  • 意見倡就不同地區來澳旅客作針對性宣傳
  • 工商界籲提升產品服務質量迎合旅客
  • 美多間大學畢業禮出現反戰示威
  • 文遺保護傳承中心爭取年內落成
  • 團體組織院舍長者聚餐加強社區聯繫
  • 下午暴雨一小時最高雨量逾70毫米
  • 帆船帆板聯賽:梁洛堯奪首回合禮帽級冠軍
  • 所有暴雨警告18:30取消
  • 氣象局17:45改發黃色暴雨警告
  • 故宮“科技藏品”展示歷代天文儀器
  • 【時隔四年】消防局開放日冀加深市民了解
  • 部分路段水浸臨時封閉

難民危機下歐洲如何

2016-02-15 00:00

止血


新華社慕尼黑電

記者沈忠浩
)】
地處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州是大部分難民入境德國的大門。去年9月,數千敘利亞難民搭乘火車來到該州首府慕尼黑。然而,不到半年時間,洶湧而來的難民潮變成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大麻煩。
2月12日至14日,全球約600名代表齊聚慕尼黑,在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上共商歐洲難民危機應對之策。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13日在會上說,歐洲民眾正對歐盟機構等應對危機的能力失去信心,這是歐洲面臨的一場重大危機。
據聯合國難民署和國際移民組織統計,2015年經由地中海和陸路前往歐洲尋求庇護的難民和移民總數超過100萬,成為二戰結束以來歐洲遭遇的最大難民危機。
遭遇難民危機的歐洲該如何“止血”?對症下藥是與會代表的共識。
治本:結束危機和衝突
國際移民組織總幹事斯溫說,出於人口結構變化、勞動力供需等原因,大規模移民不可避免。然而,具體到歐洲難民問題,多數與會代表認為“根子”在敘利亞危機及中東地區衝突。
敘利亞危機爆發至今已近5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在敘利亞問題上日漸顯現並不斷激化。中國國際問題專家曲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美國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但未努力阻止後續的衝突和危機,導致今天的局面越來越複雜,大量的難民涌入歐洲。
德國聯邦總理府部長阿爾特邁爾認為,必須使伊拉克和敘利亞結束暴力衝突和內戰。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說,如果不解決根源問題,無論做什么,都不能完全阻止難民流入。
12日淩晨,在慕尼黑舉行的敘利亞國際支持小組第四次外長會傳出好消息。各方同意打通人道主義救援通道,同意一週內宣佈在敘境內全面停止敵對行動,並在此基礎上儘快恢復和談,使和談與停火止暴相互促進。
與會代表普遍認為,把達成的意見落實到行動上是關鍵。中國外長王毅表示,本次外長會取得的進展來之不易,也是各方利益微妙平衡的產物。下一步的關鍵是落實。
治標:提供幫助和援助
在力求從根本上解決難民問題的同時,歐洲也在尋找緩和當前形勢、應對短期衝擊的良方。基本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不關閉邊境,加強外部共同邊境管控,打擊非法移民,減少難民涌入。意大利外長真蒂洛尼說,申根區各國間的邊境一旦關閉,重新開放不容易,“我們不能接受單一國家作出導致不可逆後果的決定”。恰武什奧盧表示,非法移民既不符合難民利益,也不符合國家利益,土耳其將對難民從第三國入境加強管控。“從敘利亞、利比亞等經第三國進入土耳其的難民需要申請簽證,”他說。
第二,向未進入歐洲的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使其在戰亂的家鄉得以生存。阿爾特邁爾說,德國將向敘利亞等地的民眾提供物資、住房、教育等援助,直至戰爭結束。恰武什奧盧說,土耳其在伊拉克北部地區新建了3個難民營,每天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第三,對已進入歐洲的難民提供必要的生存和發展援助。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宣佈,德國聯邦國防軍準備啟動一個針對敘利亞難民的民事職業培訓計劃,使其具備回到敘利亞重建家園的信心和能力。
團結共擔
與會代表普遍認為,在全球化時代,僅靠國家層面的策略無法應對像難民危機這樣的區域性乃至全球性挑戰。儘管找到了“止血”的方法,歐洲各國要團結一致、共克時艱並落實在行動上並不容易。
芬蘭總統尼尼斯特說,成員國政府間博弈使歐盟面臨內部危機,表現為一些國家限制移民數量、立刻遣返非法難民,甚至關閉邊境。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沃爾夫岡·伊申格爾指出,“再國家化”不利於解決當前的危機,只會讓形勢更糟糕,尤其在歐洲,歐盟必須加深一體化。
在意大利外長真蒂洛尼看來,移民是一個永久性問題,人們不應幻想速效方案,“如果我們公開兜售快速解決移民問題的觀點,將是非常有害的。”
加拿大發佈極度嚴寒預警
多倫多氣溫創歷史同期最低

新華社多倫多電(記者晏忠華)

經歷1月的暖冬之後,加拿大本週末遭遇今冬首次大幅降溫,多倫多和渥太華等多個中東部城市13日發佈極度嚴寒預警,並啟動多項應急服務。
加拿大環境部預測,由於受到北極寒流襲擊,加拿大中東部13日體感溫度低至零下30至零下40攝氏度。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13日體感溫度為零下40攝氏度。
多倫多13日早晨實際氣溫為零下25攝氏度,創下歷史同期最低氣溫記錄。多倫多市政府發佈極度嚴寒預警,啟動多項服務以幫助露宿者入住庇護中心。
此外,加拿大馬尼托巴省已連續一週處於極端低溫狀態,該省北部的體感溫度低至零下50攝氏度;首都渥太華已至少有2人因體溫過低和凍傷入院治療。
加拿大環境部特別提醒戶外工作人員、無家可歸者、嬰幼兒及年長者等群體注意保暖防寒。加拿大馬尼托巴、安大略、魁北克、新不倫瑞克等省份均已啟動嚴寒應急機制。
加拿大環境部說,加拿大14日氣溫將有所回升,15日將接近歷史同期正常氣溫。
一般而言,加拿大最冷的月份是1月,但今年1月卻是暖冬。今年以來加拿大極度嚴寒預警天數僅為7天,而去年1月和2月極度嚴寒預警天數為34天。
恰逢NBA全明星週末在多倫多舉行,一些籃球明星和參賽藝人紛紛表示“冷得受不了”,但加拿大人則稱“這才是真正的加拿大溫度”。
紐約遇百年來最冷情人節
冰雕節因

太冷

被取消

新華社紐約電

一年一度的美國紐約中央公園冰雕節原計劃於13日舉行,但由於“極端低溫和大風肆虐”,這一以栩栩如生的冰雕藝術、冰燈和音樂著稱的免費冬季盛會被臨時取消。
據美國媒體報道,極端低溫和大風天氣近日席捲美國東北部。紐約市發佈預警稱,自13日下午至14日中午當地將出現風寒效應,實際溫度將降至零下20攝氏度,而由於八級大風,人們的體感溫度將降至零下28到零下31攝氏度。這將是100年來最冷的一個情人節。
紐約市長德布拉西奧呼籲居民採取“強有力的防護措施”,因為這種極端低溫將帶來生命威脅,對老人、嬰兒及病患的影響尤其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不僅紐約高架渠賽馬場的賽馬比賽被取消,連中央公園冰雕節也被迫取消。
冰雕節首席冰雕師岡本新太郎對取消冰雕節的決定表示不滿。“我們以前在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和加拿大渥太華都舉行過冰雕展或參加冰雕比賽,而那些地方的氣溫只有零下28到零下34攝氏度。”
但中央公園管理委員會一名發言人說,安全是其考慮的首要問題,不會改變取消冰雕節的決定,今年也不會再重新選擇日期舉行冰雕節,儘管到17日氣溫將回升至4攝氏度。
這是中央公園今年第二次取消冬季活動。1月下旬,可供居民免費參與的中央公園冬季運動節因強暴風雪的到來而被迫取消。
春節黃金周中國旅客發送量達4億人次

新華社北京電(記者趙文君)

記者14日從交通運輸部獲悉,2月7日至13日春節黃金週期間,中國旅客發送量達4.0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6.7%。其中鐵路4777.6萬人次,增長6.1%;道路3.33億人次,增長7.0%;水運1009萬人次,增長3.2%;民航854.4萬人次,增長2.9%。
全國高速公路及重要國省幹線公路、大中城市及重點景區周邊公路交通流量與去年春節同比有所增長,路網運行總體正常。交通運輸部重點監測的京滬高速等10條高速公路,日均斷面交通量達3.22萬輛,比去年同期上升12%。
1月24日至2月13日春運以來21天,全國旅客發送量達14.67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3.5%。
匈牙利教師示威要求教育改革

新華社布達佩斯電(記者楊永前)

數千名匈牙利教師和支持者們13日在布達佩斯國會大廈前的科舒特廣場示威,要求徹底改革目前的教育體系。
這次示威活動由教師工會組織發起。教師工會組織認為,教育和公共教育領域需要從制度層面進行改革。教師罷工委員會提出的主要訴求包括:將義務教育年限由目前的16歲恢復至原來的18歲,大幅削減教材和課時,恢複學校負責人的權利和經營權,取消教師的固定工作時間,減少行政負擔,給予教育機構更大自主權等。
教師工會主席高洛·伊什特萬妮在示威中發表講話說,目前的教育體系對孩子、教師、家長及整個國家都不好,學校不能幫助孩子獲取知識,而民族崛起需要課堂。教師民主工會主席門德賴伊·拉斯洛說,目前的教育方向是錯誤的,形勢令人擔憂。
匈牙利人力資源部負責教育的國務秘書保爾科維奇·拉斯洛當天對媒體說,當天的教師示威理由不充分,因為他們提出的大部分問題都可以在政府和教師舉辦的公共教育圓桌會談中探討。他說,本週已進行的圓桌會談涉及所有問題,下次圓桌會談將於兩周後舉行。
前不久,匈牙利東北部城市米什科爾茨的一所中學發表公開信,提醒人們關注教育體系存在的嚴重問題,並認為問題的解決不能再拖延下去。這封公開信得到許多機構和教師的支持。本月3日,米什科爾茨的數千名教師和支持者舉行示威,抗議政府現行的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