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司警偵破蓮峰街傷人案 拘兩越漢
  • 司警明發布蓮峰街嚴重傷人案
  • 【了解本澳社會經濟最新發展】夏寶龍抵澳展開七日考察調研
  • 司警籲提防假冒現金分享中心詐騙電話
  • 國安展至今逾5.6萬人次進場
  • 小組會首次討論修改《道路交通法》
  • 地接社低於成本接團擬罰五萬至七萬
  • 長者公寓第四季首759單位安排入住
  • 首期社會融和計劃特別援助金本月發放
  • 夏寶龍抵禮賓府出席交流活動
  • 科技企業股票成抗通脹首選 通脹復燃是市場最大擔憂
  • 鄭家大屋益隆炮竹廠因演出調整開放
  • 市署稱美禽流感疫區產品不獲入口
  • 海事局向業界講解澳門大橋周邊通航情況
  • 司警籲防假冒現金分享計劃中心詐騙電話
  • 美最快周二對華加徵稅 部分太陽能產品可能豁免
  • 銅價上漲日圓貶值 日本銅價創歷史新高
  • 格電法國站:佐治馬丁奪今季第二冠
  • 菲稱中方於仙賓礁建人工島 外交部斥造謠
  • 去年修讀新興產業課程人次增近1.9倍

鄭安庭冀強制垃圾分類回收

2016-02-15 00:00
【本報訊】隨著本澳人口續增,垃圾量亦不斷上升,有不少居民反映,現時本澳及仔多個區域隨處棄置非家庭固體垃圾的問題日趨嚴重,常出現垃圾收集點附近垃圾四散堆積,被棄置的大型傢俱與家居垃圾混雜堆放在路邊,一些可回收的廢品或食店廚餘,也被當作家居垃圾般倒棄於街上的情況。由於垃圾堆放在街上待處置的時間長,形成垃圾桶「陣」及「垃圾山」也屢見不鮮,令垃圾長期曝曬發出惡臭及溢出污水,氣味和細菌滋生,不單影響居民健康,也影響道路使用及街道景觀,更令本澳作為旅遊城市的形象大打折扣。
據知,本澳人均廢棄物量為兩岸四地中最高,於二零一四年人均生活垃圾量每日達一點九七公斤,而香港則人均每日一點三六公斤,內地約一點一二公斤,而台灣人均每日生活垃圾量更不到零點三公斤。政府二零一六年施政報告中對於改善城市衛生方面,更多著墨於壓縮式垃圾桶、垃圾房的設置,儘管多年來宣傳「源頭減廢」,提倡減少垃圾製造,但回收率卻十分低。參考鄰近地區的成功經驗,處理垃圾問題最正確、最為有效的措施應該是貫徹垃圾分類及循環再造的良好生活習慣,然而政府欠缺明確的監管及處理廢置物品的指引,令居民難以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導致多年來本澳廢棄物回收的成效不如理想。
有鑑於此,議員鄭安庭向當局提出以下質詢:
一、根據現行第
二、雖然當局於二零一五年新增了多個公共回收點及玻璃回收點,社區及學校參與廚餘回收的數目亦有所增加。當局亦曾多次表示會不斷檢視和優化固體廢物處理設施,透過不同渠道推動社會實踐資源分類回收,但效果差強人意,請問當局,有否考慮通過立法的方式,明確規範廢棄物清理及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管理?
三、澳門居民的環保意識已日漸提升。然而,很多居民反映,他們並非不想進行垃圾分類回收,而是分類後,卻還是會被屋苑內清潔人員連同其他垃圾一併清理,並沒有依類放置,難以達到回收的效果。請問當局,可否考慮於一定戶數的大型屋苑,尤其是以政府管理的公共房屋設為試點,強制進行垃圾分類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