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大論壇探討新文化運動
  • 旅大研討中央惠澳新措施
  • 百六學生培訓升掛國旗
  • 桂中醫藥大學訪澳大促交流
  • 環保基建設施演習應對風災
  • 男司機“自炒”被揭醉駕
  • 西灣橋兩車疑追尾兩傷
  • 客仔疑騙換錢黨15萬
  • 環保局:或涉非法排污
  • 新聞特搜
  • 兩關員涉騙薪共300多萬
  • 黃司:檢視管理整肅警紀警風
  • 財委會:去年廿投資計劃零執行
  •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快上馬
  • 見識軍備
  • 賀一誠會見“五四”籌委
  • 駐澳部隊軍營開放展英姿
  • 學生:學習軍人勇敢堅毅
  • 機場擴建留地建架空輕軌站
  • 澳近三百上市藥物在琴可用

社區配套提升生活質素

2016-02-24 06:30

    社區配套提升生活質素

    澳門樓價高企,居民對公屋需求殷切,公屋建設正如火如荼,惟在建的“萬九”及“後萬九”公屋已經“名花有主”,等到頸都長的居民唯有再盼“萬九後”發力。政府昨日終於透露好消息——收回林茂海邊大馬路附近一幅土地用作興建公屋單位。同時,再次喚起社會對社區軟硬配套的新思考。

    公屋供應僧多粥少,在議事大廳、家庭餐桌上,備受非議。社會窮追不捨,政府終於承諾再規劃四千個公屋單位供應,林茂塘的這幅土地,便是按其規劃有望最快“添食”的土地之一。土地規劃的形式本可多樣,惟對於多次解釋手中沒有土地、身陷“巧婦難為無米炊”困境的政府而言,但凡涉及土地的討論,社區建設、管理配套都可以後來打算,優先興建公共房屋一直是眾望所歸。

    問題是屋邨的落成、人口的遷徙,必然形成新社區,也將會帶來不同的社區問題。雖然昨日收回的土地僅一千五百多平方米,預計可落成的兩房一廳公屋單位亦只有約一百個,但最近幾年,林茂塘、筷子基區的高樓拔地而起,新款公屋,甚至天價豪宅都不欠奉,該區已搖身一變成為人口密集區。澳門每十年一次人口普查,最近一次得出林茂塘的人口密度已高踞全澳第三位,飆升速度榮膺全澳各區之最。

    林茂塘新社區的形成,不但帶來了投資新移民、中產階級,倘與毗鄰的沙梨頭,稍遠一點的新橋、筷子基宏觀視之,情況更加複雜,其中不乏弱勢群體、基層聚居。不同的社會階層匯聚,如何有助於社區融合、和睦相處,有賴社區組織的協助與支援。但新舊社區如何更好地融合,解決舊城區建築密度奇高、公共設施嚴重不足、交通擁擠,以及城市結構老化等問題,以免日益窒礙着整個城市的有效發展,更需要政府詳細規劃。

    如此一來,問題就不獨是“起樓”二字可以解決。無論是林茂塘新區,抑或筷子基舊區,一些基本的社區服務如綜合服務中心、社區圖書館、托兒所、學校、康體設施一直都是奇缺甚至空白,社會無限寄望難得的完整且位置優越的狗場可以重新規劃、盡善盡用,但有沒有出路仍是未知之數。

    交通問題在該區亦凸顯,從媽閣到林茂塘,塞車家常便飯,行走在提督馬路的巴士向來擁擠不堪,但正要規劃興建該百間T2公屋對開的林茂海邊大馬路,巴士線路卻是零。坊間爭取多年興建往來林茂巷和沙梨頭海邊街交界三叉路口的行人天橋工程亦是苦無蹤影,以民為本的施政承諾如何體現?

    將澳門建設為宜居城市,是政府一貫的施政目標,百姓的心願何嘗不是?活化社區機能、創造公共空間的生命力,才可提升生活質素,政府展現真心和誠意,必須有前瞻的配套規劃。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