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6.18”臨近 以舊換新促銷重點
  • 短債基金投資新機遇
  • 內地居民消費需求小幅回升
  • 金沙多維度扶持本地中小企
  • 惠澳措施 助建世旅城
  • 金沙廿年 在澳投資逾千二億
  • 澳門金沙慶開幕廿周年
  • 優化體驗 創造引客誘因
  • 中國對話 探入境遊市場灣區機遇
  • 今日會議重點:與何超瓊對話
  • 線上線下推廣 引八城自由行客
  • PATA開幕 助澳深化旅遊+
  • (一家之言)灣區合作共拓國際市場
  • 實踐“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 全球最大型國際標準評審中國葡萄酒大賽
  • 打造文旅品牌項目 推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 永利支持澳門擦亮國際大都市金名片
  • 利率前景主導英鎊走勢
  • 撤辣去庫存 發展商資金回籠15億
  • 中成品油價年內首次兩連跌

大妗姐:傳統角色 與時俱進

2016-02-28 06:30

人稱“金牌大妗”的娟姐

    大妗姐:傳統角色  與時俱進

    結婚是人生大事,婚禮籌辦過程中有很多約定俗成的禮儀要遵守,但並非人人都熟悉,深諳傳統禮節、熟稔人情的大妗姐,在婚禮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行業逐步朝專業化

    從事大妗姐超過三十年的娟姐表示,這行易學難精,經驗是靠一點一滴累積而成。隨着社會進步,新人對婚禮的要求亦有所不同。大妗姐也要跟上時代步伐,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提升服務質素。又指行業會逐漸邁向專業化發展。

    年輕一輩對大妗姐的刻板印象一般是迷信、嗓門大,在婚禮上斟茶遞水的三姑六婆。但娟姐卻是個溫文爾雅、謙虛敦厚、隨口蹦出英文單詞的開心果。她稱,以前沒想過自己會從事這行業,“無心插柳柳成蔭”,更沒有拜師學藝,也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只是從擔任親朋好友的大妗姐,逐漸累積經驗,從而變成自己終生事業。

    由早做到晚一腳踢

    傳統叫“大妗姐”的工種,現在可稱為新娘保姆,甚至是Wedding Planner(婚禮統籌)。中國民間有很多婚嫁忌諱,如大日子不能定在農曆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廿七,她會建議新人避免選用這些日子。普遍新人擇好日子後會提前預約服務,隨後大家開會討論婚嫁禮儀流程注意事項和大日子的細節,制訂詳盡執行計劃。

    澳門是個華洋共處的城市,除中、西式婚禮,不少年輕新人會選擇中西合璧婚禮。在大日子當天,大妗姐會根據計劃內容從旁協調,力求婚禮順利進行。

    她認為要勝任這份工作一點都不容易。新人大日子當天,她早上七時多就要到女方家中拜神,除要負責新娘入門、出門、拜神等儀式,到了宴席還要張羅招呼賓客,宴席結束還要協助收拾物資,起碼深夜十二時多才能放工。

    反應要快擅長社交

    每月工作量要視乎婚嫁淡旺季,年均負責一百二十個項目。大妗姐薪酬由市場決定,擁有豐富經驗的她每次收費五千多元。雖坊間開辦不少大妗姐培訓班,但不清楚學員修讀完後有否興趣投身這個行業。

    傳統而言,從事大妗姐首要條件是“好命婆”,如背景好,夫婦、子女齊全等。她覺得大妗姐最重要是用心做事,其次需要擅長社交,互動能力強,反應快,遇到突發事情要靈活處理。自言自己仍學藝未精,每次服務都懷着學習心態,暫未有收徒弟。子女無意繼承衣缽,思想開通的她認為年輕人有自己的世界,大家的追求不一樣,應讓年輕人自由發展。笑稱自己從未打算轉行,對這行樂此不疲,因透過分享新人喜悅可獲得很大滿足感。

    本報記者   何秀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