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嘉市警匪追逐擒兩嫌
  • 藍廿二縣市街頭宣講改革
  • 選購粽子
  • 台藥廠涉製偽藥商品下架
  • 三明涉台法律服務站揭牌
  • (社論)美售台武製造分裂破壞和平
  • 龍舟競渡
  • 加九旬富商涉系列性犯罪被捕
  • 台官員核電政策“髮夾彎”
  • 美“阿波羅八號”宇航員墜機亡
  • 越女擄女童拍猥褻片被捕
  • “鑒真號”輪
  • 關愛海洋
  • 華製大馬新型動車組湘下線
  • 華:美應反躬自省
  • 中方倡長期國際監督
  • 聯大通過華倡設文明對話國際日
  • 宅院墜機
  • 美西南部持續高溫破紀錄
  • 加航波音機引擎着火急返航

如何讓“善”路不難行?

2016-03-10 06:30

    如何讓“善”路不難行?

    審議慈善法草案是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重要議程之一。有評論認為,慈善法草案此次“過會”,顯示出政府及公眾的重視和期待。該法如獲審議通過,將成為中國未來慈善工作的基本依據,並將開啟一個依法治“善”時代。

    促善路更寬多暢

    從慈善法草案規定看,將從至少三個方面給社會的行善之路帶來改變。

    首先,令“善路”更寬。

    慈善法草案將慈善定位為“大慈善”,亦即現代慈善。不止包括傳統認知中的扶貧濟困、扶老救孤,還包括其他有利於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如:救助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的發展,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等。這一界定為慈善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較為廣闊的空間。

    其次,令“善路”更多。

    慈善法草案將慈善信託列為專章,預期也會打開金融服務於慈善的通道,從而使慈善事業能夠運用金融工具以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指出,通過立法來激活慈善信託制度,旨在為更多希望通過慈善信託這種途徑行善的人士提供條件,所以慈善信託是中國慈善事業的新品種。

    第三,令“善路”更暢。

    慈善法草案提出,“設立慈善組織,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登記,民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決定。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准予登記並向社會公告;不符合本法規定條件的,不予登記並書面說明理由。”

    有分析認為,這是對過去雙重管理制度的重大突破,並且簡化了慈善組織的登記程序,有助於民眾更加便捷地通過慈善組織這一形式行善。

    九日提請大會審議的慈善法草案還對互聯網公開募捐做出最新規定。草案規定,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發佈募捐信息,也可以同時在其網站發佈募捐信息。

    審議的現實意義

    對於慈善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決定,此前曾有聲音表示不解。本次大會發言人傅瑩專門回應說:“不要低估這部法律的重要性。”

    慈善法的現實意義在於,“構建一個更加規範的環境,讓捐贈者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能夠得到尊重,讓求助的人能夠有章可循,尤其是讓欺詐行為受到懲處,能夠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更好的弘揚。”(北京九日電) 

    中新社記者    沈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