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蘇原副公安廳長囚十三年
  • “外國教授”借生態科研竊密
  • 李強:推進“兩重”建設
  • 廣東台原台長張惠建被查
  • “帶路”助中醫藥發展
  • 火山噴發
  • 美周末多地槍擊十二死
  • 日直升機故障迫降兩港遊客傷
  • 嚴重火災
  • 日客機越線接近跑道險撞機
  • 上月我新能源汽車銷量增33.5%
  • 我海警黃岩島常態化訓練
  • 王毅:中韓應追求和而不同
  • 美擬對華電動車關稅翻番
  • 華促美勿邊修路邊挖坑
  • 華春瑩線上“翻譯”美式雙標
  • 泰湄南河壩部分塌堤
  • 加林火失控煙霧蔓延美多州
  • 印尼洪災四十四人遇難
  • (社論)亞洲打響“貨幣保衛戰”

電腦戰勝人腦怎辦?

2016-03-10 06:31

人工智能發展為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安全性問題也引起關注。(資料圖片)

    電腦戰勝人腦怎辦?

    【據新華社北京七日電】同樣出自人類之手,我們從不擔心汽車跑得比人快,但似乎很介意電腦比人“聰明”。“阿爾法狗”與李世石的世紀對弈,讓一些人如臨大敵,糾結於勝負。

    網民戲稱“拔插頭”

    對他們而言,電腦模擬的是人類大腦,而大腦是人類特殊性的根本,假如“阿爾法狗”戰勝李世石,似乎意味着電腦戰勝了人類大腦,非常可怕。

    其實,人工智能作為人類的創造之一,本身就是人腦非凡能力的產品,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正是由人類智慧所推動。而且,儘管人工智能發展的趨勢是“更像人”,但本質上它仍是服務於人類的機器。

    從一九九七年超級電腦“深藍”戰勝卡斯帕羅夫開始,機器在各類智商遊戲中擊敗人類就是遲早問題。但正如德國烏爾姆大學教授弗朗茨 · 約瑟夫 · 拉德馬赫爾所說,這並不意味着機器與人擁有同樣形式的智能,而只說明在某些功能上,機器做到了類似、甚至超過了人類。

    說起人工智能超越人類的“可怕”,有網友戲謔“實在不行還可以拔插頭”。但現實中切不可給相關科研“拔插頭”,作出因噎廢食的荒誕之舉,因為此類技術正在、並且將繼續為人類生活帶來巨大便利。

    就以“阿爾法狗”用於分析棋盤圖像的人工神經網絡為例,它可以用來分析X光片,診斷癌症;可以幫助盲人識別朋友們分享的照片,享受社交網絡帶來的快樂。

    加強人工智能管理

    有人說,人工智能技術已經給社會帶來了負面影響,比如機器人替代人工勞動帶來的失業問題。更可怕的是,未來可能出現科幻電影中機器統治人類的場景,霍金、蓋茨這些“科技大咖”一度也似乎成為悲觀者。

    但其實,任何技術本身都不帶道德標籤。技術的“好”與“壞”,全在於人類如何使用和管理: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可用於核電也可用於核彈,互聯網可以加速信息傳播也會帶來各類風險。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社會問題、倫理問題,需要人類的智慧去應對和管理。

    與其在勝負上糾結,不如發揮智慧提前設計好“路線圖”和“安全閥”,讓技術更好地推動社會文明發展。正如美國康奈爾大學人工智能專家巴特 · 塞爾曼說,研究界對人工智能的安全性研究已經很活躍。將要開發出的智能系統將保持對人類友好與合作,“我對此相當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