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蘇原副公安廳長囚十三年
  • “外國教授”借生態科研竊密
  • 李強:推進“兩重”建設
  • 廣東台原台長張惠建被查
  • “帶路”助中醫藥發展
  • 火山噴發
  • 美周末多地槍擊十二死
  • 日直升機故障迫降兩港遊客傷
  • 嚴重火災
  • 日客機越線接近跑道險撞機
  • 上月我新能源汽車銷量增33.5%
  • 我海警黃岩島常態化訓練
  • 王毅:中韓應追求和而不同
  • 美擬對華電動車關稅翻番
  • 華促美勿邊修路邊挖坑
  • 華春瑩線上“翻譯”美式雙標
  • 泰湄南河壩部分塌堤
  • 加林火失控煙霧蔓延美多州
  • 印尼洪災四十四人遇難
  • (社論)亞洲打響“貨幣保衛戰”

日“3·11”地震重建緩慢惹民怨

2016-03-11 06:31

五年過去後,震後重建工作仍然緩慢。(美聯社)

一位女士在祭拜地震中失去的親人(美聯社)

    日“3·11”地震重建緩慢惹民怨

    【據新華社北京十六日電】“五年了,沒想到我還住在這裡。災後重建太慢了……”

    在日本岩手縣大船渡市一處低矮的臨時板房內,今野欣也一臉愁容地向新華社記者訴苦。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九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地震、海嘯和核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岩手縣是其中的重災區。

    震後五年仍住板房

    今野今年已七十一歲高齡。無情的海嘯沖毀了他的家園。當年起,他和妻子、兒子入住政府搭建的臨時板房。這一住,就是近五年。

    約二十平方米的臨時板房內,設施簡陋。經過四年多時間,設計使用壽命為兩年的板房已嚴重老化,牆壁也已發霉。

    今野很早便想重建新家,但由於他位於海邊低地的宅地在震後被政府定性為“危險居住區”,他無法在原地重建。日本政府告訴今野,將在高地整修新住宅用地,和他原來的宅地進行置換。然而,接下來卻是異常漫長的等待。

    在災區,像今野這樣的災民並非少數。統計顯示,由於“暫時失地”和公租房建設遲滯,截至今年一月,受災的岩手縣、宮城縣和福島縣仍有約五點九萬名災民居住在臨時板房,相當於每兩名失去家園的災民中,就有一人仍未獲得永久性安置。

    規劃新城動工緩慢

    住房問題是整體災後重建緩慢的一個縮影。在大船渡海嘯沖毀的地區,記者看到,政府集中規劃的新城區仍是大片空地,尚未全面動工。記者獲得的大船渡市重建規劃顯示,多個重建項目仍處在前期設計或預算申請階段,部分道路、港口、防波堤等基礎設施項目最快也要到三年後才能竣工。

    日本《讀賣新聞》日前對福島、宮城和岩手三縣五百名災民實施的一項民調顯示,百分之七十五的災民表示“重建進度滯後於當初預期”。在宮城和岩手兩個海嘯災區,近三分之一受訪災民表示,重建進度較當初預期滯後“二至三年”。《讀賣新聞》實施的另一項全國民調顯示,百分之四十八的日本民眾認為“整體災後重建停滯不前”。

    政府僵化政策脫節

    災後重建緣何緩慢?岩手縣另一災區陸前高田市長戶羽太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日本政府作風僵化,對災區了解不深入,導致政策和災區實況脫節。

    災後重建仍然任重而道遠,但災區似乎正在被日本社會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