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佛總三活動明賀誕
  • 澳汕青少紅色之旅收穫豐
  • “獅飯送愛”關懷弱勢
  • 湘澳青年會改選續搭橋樑
  • 晉澳企業家座談會促合作
  • 珠寶青創協換屆繼往開來
  • 深合區完善立法推琴澳共融
  • 冀領導訪省級政協會拓合作
  • 灣黃會訪本報促交流
  • 好家園新閣訪中聯辦介紹會務
  • 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盛大莊嚴
  • 劉雅煌:夏寶龍調研意義重大
  • 港澳車北上錄二百三萬輛次
  • 特色慶典
  • 各界:擴八市自由行增企業信心
  • 新聞特搜
  • 聖大與俄高校簽合作備忘
  • 東南師生五四升旗弘愛國
  • 城大生了解民防中心運作
  • 教育會講座分享提問技巧

“千人計劃”非一般交流團

2016-03-11 06:31

本澳社團學校常辦參訪助青年學生認識國情(資料圖片)

首批參與“千人計劃”的學校及社團

    政府主導   多方參與   活動多元   行程DIY

    “千人計劃”非一般交流團

    政府今年首次推出“千人計劃”,首年料組織卅三團共一千名青年與學生赴內地交流,但如何辦出特色?與一貫的社團、學校參訪團有何不同?社會高度關注。計劃總負責方行政長官辦公室直言,整合了國家教育部、全國青聯、特區政府、學校社團的力量,活動得到的支持將更多、主題更多元,且學生、青年不再被動參與,歡迎他們DIY行程,突出活動“以青年為本”的理念。

    提高青年競爭意識

    “千人計劃”是政府在青年事務範疇的施政重點,特首辦顧問林媛不諱言,行政長官崔世安和特首辦主任柯嵐高度重視項目,希望擴闊青年人的視野,提高競爭意識,切切實實地感受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國家的一分子。計劃為三年期,首年以江蘇、浙江、上海、四川、湖南、廣東等地為參訪地,選擇是和國家的發展戰略以及澳門在區域合作的部署有機融合——長三角是內地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地方,是澳門學習的對象;粵、湘、川是粵澳合作、泛珠三角合作的推進省區,“最緊要讓青年人覺得‘學到嘢’。”

    認識國情參與建設

    顧問高展鴻直言,“千人計劃”並非政府“有錢冇地方使”。深明澳門年輕人不乏到內地交流的機會,該計劃不但讓青年全方位了解國家發展,包括國家發展中的不平衡,更要在實踐中認知到澳人在內地的發展機會,明白可以成為國家建設的參與者,個人前途和國家發展相連,“愛國”變得實在具體。

    建姊妹校加強交流

    計劃的其中一個“人冇我有”的優勢是政府主導,獲得國家教育部、全國青聯支持,當地政府表態積極配合,本地學校、社團經驗豐富,整合效果預計不俗。教育部已經提供了上述省市的重點學校和特色學校的名單,讓澳門學校自行挑選建立“姊妹學校”,雙方共同開展學生領袖訓練、藝術、歷史文化、體育運動、科創等活動。在全國青聯牽線下,利用青聯網絡中青年企業家、科創人才鼎立的優勢,圍繞領袖訓練、科創、文藝、名人對話等主題合作。合作網絡建立後,交流就有望突破“一次性”,長此開展下去。

    主動設計行程內容

    計劃分中學組和公開組,今年有十二所學校和十個社團“打頭陣”(見表)。林媛希望參與的對象來源更廣泛。過往學生參訪團優待學業優異者,今次同時鼓勵有興趣參與社會工作和義工服務、有專業特長的學生參加。公開組不僅限於社團會員,亦必須向非會員公開,經過甄選後可參與其中。需要強調的是,活動形式將着重互動、討論,讓團員時刻帶着思考,相反“遊覽時間一定會縮短,不要打算來嘆世界”。另一關鍵是,政府只是在行程設計上訂大方向,活動的理念是青年為本,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不單參與,更要主動設計行程和內容,“你問活動啱唔啱你?首先就要出主意!”

    特首辦研究設立跟蹤機制,設置“千人計劃”參與者的資料庫,載入青年的興趣特長等,與其保持後續的聯繫,繼續關注、支持他們,迎接下一波的機會。他們直言,今年是計劃首年“試驗年”,不敢說最後可否如願以償達到初衷,但政府希望“實實在在”做好該計劃的想法不會變,首年“試點”後總結經驗,持續優化。

    本報記者  樊越欣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