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豐富旅遊內涵 打造社區經濟

2016-03-19 06:31

    豐富旅遊內涵   打造社區經濟

    今年以來,圍繞旅遊業的消息,除了內地團客下跌,都是一些積極舉措。包括酒店房價回落提振入住率、旅客延長留澳終有起色、政府積極部署對外宣傳策略、內地支持澳門優化自由行政策,旅遊局研究開拓澳門半島與離島之間的休閒海上遊航線等等,都可望成為澳門的新旅遊賣點。

    澳門四周環海,沒有大力開發與海洋有關的旅遊項目,確實浪費。如香港的渡輪,不僅為當地人提供往返香港島、九龍和多個小島的交通服務,更成為不少旅客訪港的行程之一。過往澳門或亦受制於海域管轄權,隨着中央重新劃定海域,加上推動旅遊多元的客觀需要,今後澳門的休閒海上遊,也應該起到如香港和泰國水上的士的異曲同工之效,不僅紓緩離島居民往澳門半島上下班的陸路交通壓力,也可為旅客提供多一個休閒的旅遊項目。

    此外,旅遊局今後除繼續邀請餐飲企業加入論區行賞八條旅遊步行路線,更計劃邀請本地文創等不同行業加入,並透過發放消費優惠券的方式,提升商戶知名度及生意,從而帶動社區經濟。旅遊局此舉回應了部分社區希望透過分流旅客達到激活生意、讓區內商戶有所受惠的目的。

    倘把更多商業元素納入步行路線,相關配套必須完善。如沿路設置的旅遊指示牌是否清晰及足夠、道路空間及美化等,直接影響旅客會否半途而廢。現時政府計劃透過舉行光影節活動,既把世遺景點串連,更好地推廣澳門歷史城區,也藉着新賣點加強分流旅客。但畢竟此類有針對性或主題性質的活動,只起到短期分流作用,長遠要旅客改變來澳“一定要去大三巴”的習慣,則要為分流的重要景點作包裝及持續推廣,讓旅客意識到其他景點參觀也有“到此一遊”的象徵意義。

    其次,針對現時主要客源包括內地及香港旅客都喜歡“買手信”的習慣,即使旅客成功被分流到其他區份,離澳前難免又聚集到議事亭一帶“撲手信”,分流成效大打折扣。

    要真正達到分流旅客目的,八條步行路線中,除照顧到飲食及文創元素,長遠須考慮引入部分“旅客必酺”店舖,滿足不同旅客需要。考慮到部分旅客未必參加步行路線而選擇乘搭公交到旅遊景點,有關部門有必要完善交通配套,如在車站提供更多便於旅客知悉的指示,甚至每位被問路的居民,倘樂意提供協助及指引,都是營造親善旅遊城市氛圍的關鍵。

    春  耕

澳門日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