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TikTok創作者起訴美政府
  • 波音恐遭美司法部起訴
  • 起龍儀式
  • “腳上攀比”
  • 中央編譯社出俄文版
  • 外國旅遊團乘郵輪入華免簽
  • (社論)澳門新定位是勉勵更是鞭策
  • 我“超級顯微鏡”成功升級
  • 陸:將出台懲“獨”法律
  • 習:帶動更多人保護長城
  • 國台辦:賴清德須明確回答
  • 陸五十一機艦巡台海
  • 普京讚習近平有遠見
  • 普京:俄從無拒絕談判
  • 菲坐灘破艦損仁愛礁生態
  • 普京:俄中都不接受
  • 嚴重車禍
  • 日移動支付PayPay故障
  • 日評估核污洩漏存重大隱患
  • 迫華客購物韓旅行社停業整頓

習奧會聚焦南海朝核

2016-03-29 06:31

    習奧會聚焦南海朝核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三月卅一日至四月一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第四屆核安全峰會,其間將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這將是兩國元首今年首次會晤。美國多位知名中美關係專家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兩國領導人有望繼續鞏固雙邊關係的“良性資產”,溝通熱點難點問題。

    中美須避誤解誤判

    自二○一三年以來,習近平與奧巴馬已會面七次,其中兩次是習近平赴美,一次奧巴馬訪華,四次利用國際會議間隙會晤或交談。二○一三年“莊園會晤”,兩國元首為今後一個時期中美關係發展定調;二○一四年“瀛台夜話”,兩國發佈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為巴黎協議最終達成作出巨大貢獻;二○一五年“白宮秋敘”,重在開展深度戰略溝通,雙方達成四十九項共識和成果。

    此次核安全峰會期間的會晤將是兩人第八次會面。布魯金斯學會約翰 · 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注意到,中美領導人會面次數和頻率與過去相比均有所提升,這表明兩國雖有分歧,但有意願推動雙邊關係朝好的方向發展,誤解誤判是中美之間最大的隱患,高層對話是“絕對有利”的。

    奧巴馬的總統任期已進入最後幾個月。美國西東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汪錚向記者表示,有人認為不必在意奧巴馬任期的這段“垃圾時間”,但中美關係不存在“垃圾時間”,中方反而應抓住機會對中美關係上做一些更長遠、更可行的安排,推動重大問題形成更多共識,這有助於抵銷美國新總統上台後雙邊關係磨合期帶來的可能衝擊,推動中美關係保持穩定。

    南海問題處關鍵點

    中美核安全合作將是此次會晤議題之一。李成說,中國最高領導人連續出席四屆核安全峰會本身就是大國參與國際事務、推動中美合作的範例,中美核安全合作、尤其是圍繞核安保示範中心的合作將產生“溢出效應”,帶動其他領域合作,甚至有助於管控分歧,推動雙邊關係建設性發展。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副院長包道格指出,峰會期間會晤不同於國事訪問正式會晤,溝通時間通常相對短一些,兩國領導人將抓緊時間聚焦中美關係熱點難點問題。

    李成、包道格與汪錚一致預測,南海將是議題之一。汪錚表示,南海問題目前處於“關鍵時間點”,中美最高領導人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有助於避免局勢升級。李成認為,當前南海誤判風險很大,中美應“謹慎行動、推進對話”,如果會晤能就南海問題達成“某種默契”,將有助於局勢降溫。

    關注美韓部署薩德

    其次,朝核問題也可能是議題之一。聯合國安理會已通過涉朝第二千二百七十號決議,回應朝鮮核試驗和利用彈道導彈技術從事發射活動,並呼籲恢復六方會談。外界注意到,對於美方一些單邊制裁措施,中國強調歷來不贊成搞單邊制裁,任何國家採取的所謂單邊制裁不得影響和損害中方的正當權益。包道格則認為,相較朝核,美韓正在協商中的薩德系統部署問題對中方而言是一種“更迫近的憂慮”,習近平屆時料將向奧巴馬闡明中方立場。

    雙方還可能討論經濟議題。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貝德預測,奧巴馬可能會強調,美國希望看到中國經濟改革成功、市場化進程加速,也可能會就人民幣匯率、市場准入、產業政策、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重申美方立場。他認為,網絡安全可能不會是此次會晤中的一項“特別有爭議”的議題,因為去年九月華盛頓“習奧會”期間中美已就網絡安全達成共識。

    除了此次會晤,外界廣泛認為,今年習近平與奧巴馬可能還有兩次會面機會,包括九月在中國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和十一月在秘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貝德評價,如果雙方能繼續利用這兩次機會穩定中美關係,對中美雙方都有利。

    (華盛頓廿八日電)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刁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