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利率前景主導英鎊走勢
  • 撤辣去庫存 發展商資金回籠15億
  • 中成品油價年內首次兩連跌
  • 經濟前景向好 英鎊持續看漲
  • 新能源汽車下鄉 99款車列陣
  • 本田在華銷量降 推自願離職
  • 金沙物美嘉年華七月中舉行
  • 大健康產業研討會 助握灣區機遇
  • 穗發佈AI平台 破就業招工難題
  • PATA峰會今開幕 逾四百與會者匯聚
  • 大禮包助攻 經濟景氣料偏熱
  • 人行五月MLF等量平價
  • (一家之言)用好惠澳政策 顯平台優勢
  • 自由行擴大 企業:增客量穩生意
  • 首季廣告業生意勝疫前一成
  • 內地累計辦理帶押過戶逾18萬件
  • 專家:大部分城市戶籍趨向放開
  • 四月穗商辦市場交投弱
  • 外資乏興趣 炒高樓價機會微
  • 買房送戶籍 近廿城購房即可申請

林宇滔:避免重建後雙重納稅

2016-03-31 06:30

林宇滔

    達共識部分先立法

    林宇滔:避免重建後雙重納稅

    【本報消息】都市更新委員會委員、工聯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林宇滔表示,都市更新委員會雖剛成立,但應該在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基礎上,盡快尋求爭議較細、社會有共識的個別問題或部分法律先推行落實,令社會目睹成效,再逐步處理爭議較大的問題。政府尤其要先解決重建後業主需面對的雙重或三重繳稅的不合理問題。

    吸取舊諮會教訓

    林宇滔表示,舊區重整經過十年時間,訂出了四個主要方向,但社會則一直較關注舊區拆卸重建,這祇是其中一小部分。其實除了拆卸重建,推動舊樓維修保養亦很重要。優化舊區社區環境,如增加社會設施、改善環境衛生、交通等都是重要部分。至於舊區文物、古蹟乃至一些有共同回憶、有價值的建築物,如何被合理保留或活化,相信都更會的主要工作都是圍繞這四個方面。

    舊諮會成立以來,一直無任何實際工作落實,所以必須吸取教訓,相信最大爭議就是舊區拆卸重建的比例。任何地方都難以得出一個無問題的比例,其他地方訂定比例後,都會有修改或增加更多條件。如對樓齡有限制等,畢竟任何資本社會都很尊重私有業權,很難訂定一個無爭議的強拆、強拍比例。因此,其他地方在訂定比例的同時,更會重視樓宇維修、區域、居民意願等,不會有一個百分比通用任何個案。如果已經屬於危樓,就很需要重建,祇是比例上可能作調整;如果並非危樓,部分居民窮一生積蓄置業,買樓不久就要重建,也不合理。

    不抗拒商業參與

    另一個重要爭議是哪方主導?他不抗拒商業參與,因為商業參與效率會高於政府。然而,純粹商業參與且同意重建比例非百分百,最後可能會淪為地產項目,因此政府在都市更新上應該主導並設定底線,決定哪些區份需要重建?在這主旋律下,都市更新的重點在於改善舊區生活環境、提升居民生活質素,為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空間和平台。

    政府應該訂定一些標準,如不同區份的建築密度等。政府不能光訂定強拍和強拆比例門檻,這會演變成內地的拆遷問題。都市更新作為社會政策,應該給予居民選擇權,讓居民選擇是否留在更新後的社區,如果居民選擇搬遷往其他區域則應尊重。所以並非單純地產項目可以做到,政府應該主導政策制訂。

    政府設定最低標準後,應該作評估,部分利潤空間較大的項目絕對有潛力經公開招標交私人發展商參與。以香港為例,利潤空間較大的由私人發展商負責,利潤較小甚至虧本的則由政府負責,所以應該分類。

    多鼓勵大廈維修

    過去多年來,本澳出現過危樓個案,縱使百分百業權同意,仍然要面對重複納稅問題,這些問題應該可以修法解決。業主要為同一物業單位繳納雙重或三重物業轉移印花稅,根本不合理。同一業權人情況下,政府應該立法避免重複徵收物業轉移印花稅。其實舊區重整已就這情況制訂條文,政府可以先抽出有關條文立法,先推動一些無爭議部分立法。香港市區重建推行近三十年來,主要針對一兩條街數幢大廈。祐漢七座大廈無疑環境相對較差而面積大,是否適合優先重建有懷疑?按政府調查,祐漢五成住戶是租客,故普及大廈維修意識相當重要。他認為,首要理順稅務、行政程序方便居民重建,先處理容易解決的,再逐步推動複雜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