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專家理大談AI教研使用
  • 海星知識競賽激發學習興趣
  • 新華歌唱賽誦唱中華經典
  • 理大學士課程招內地生
  • 中德親子運動日溫馨熱鬧
  • 海暉中山畢業旅行拓視野
  • 國家資助澳大美術培訓報名
  • 城大校長赴渝研討英語教育
  • 培華史地問答賽精彩刺激
  • 世界年輕大學澳大排十四
  • 幼兒籃球嘉年華濠幼獲佳績
  • 創新學院學生會新閣就職
  • 國際供應鏈建模賽科大獲冠季
  • 科大嘉許交流生服務大使
  • 聖大港中大活化港公共空間
  • 勞校生赴琴生態研學增見聞
  • 今大致天晴
  • 浸信會愛羣成立十周年
  • 全運殘特奧口號徵集逾三千份
  • (新聞小語)中央撐澳 各界協力建澳

道路工程也是民生工程

2016-04-04 06:30

    道路工程也是民生工程

    立法會日前口質大會上,議員與官員探討常掘路和補爛路,意見紛呈。常掘路當然指工程多,一處路面接連開挖,掘、鋪、挖重複進行,沒有協調,影響交通民生,塞車處處;另一邊廂,多條主幹道瀝青路面坑洞處處,影響行車安全,社會批評鋪路質量差,當局只是見坑填坑、見氹補氹,小修小補,很快補填物又散掉,浪費工夫之餘,破碎瀝青物料佈滿路面,電單車避坑更要避碎物,危情加劇。日前氹仔東亞運大馬路近西灣大橋口鐵馬失控自炒奪命意外,附近路面剛修補不久,現時又出現坑洞,加上燈光昏暗,是否因之引發意外有待調查,但爛路影響駕駛安全,不容忽視。

    澳門的道路維護上升成為議事殿堂的議題,可見掘路和爛路問題長期困擾民生。掘路、爛路嚴格來說並不相同,卻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鋪設水、電和電訊等管線而開掘路面,本是平常事,哪個城市不是這樣?問題是在澳門掘路過於頻繁,短期內同一地點多次開挖,每次鋪填都會出現不同的接口,加上為減低對交通影響,一段路分多截補填,若趕工或工藝不夠,整段路輕則凹凸不平,重則行車後出現坑洞,爛路部分原因由此而起。可見頻繁掘路與爛路有因果關係。

    當然部分爛路原因如官員所說,道路鋪設採取二十多年前的標準,加上車多繁忙,不少道路超負荷運作,路基已受損,導致瀝青路面脫落,形成坑氹。以瀝青填補後很快又散脫,當局歸究於難長時間封路將整條路重鋪,更指出石屎道路比瀝青穩定,若可封路重鋪鋼筋石屎便無問題。

    處理爛路,當局提出大封路、大修路才可行。對於交通繁忙、行車緊張的小城,要將通衢要道封一個月以上,徹底鏟起路基,逐段紮鋼筋,再倒石屎,相信現今交通難以承受;就算忍受得了,目前地下管線鋪設不深,一些道路亦難鏟起基路大修。這樣說來,居民和駕駛者豈不是要不斷忍受修修補補之苦,爛路沒完沒了?

    但工程界看來,未必石屎路面比瀝青好。皆因澳門地區多屬填海地,其特性是容易沉降,瀝青路面對沉降地更為“適應”。同時官員話裡有漏洞,亦顯見問題:現時鋪路使用了二十多年前標準!現今技術進步,由物料、技術、施工方法和機械等飛躍發展,與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可見物料上不單單圍繞瀝青和石屎。問題在處理爛路、鋪路上,當局有否引入新方法、新技術、新工具?當局又有否考慮重訂新標準,要求承建的工程公司使用新物料、新工藝、新標準鋪設道路?相信此舉能解決爛路問題,令道路更耐用、更抗壓。

    路的問題,沸沸揚揚,搞了多年還是老樣子。社會今次討論過程中希望予當局新思維,改革流弊,重建道路,也重塑施政形象。一切事在人為。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