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 國際新聞
  • 科技資訊
  • 影視娛樂
新聞

對症治理環境污染

2016-04-18 05:02


環境保護一直是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致力為下一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家園。因應近年全球環境惡化,極端氣候現象頻發,環境問題成為影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國各地區致力減碳限塑,從源頭治理環境污染。特區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構建低碳城市,發展環保產業,力爭在保育和發展間取得平衡。當局正密鑼緊鼓制訂特區5年發展規劃,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宜居、宜遊、宜業、宜行、宜樂的「5宜」城市,「環境保護成效顯著」是其中一個主要指標。 實踐環保須全面落實「源頭減廢、分類回收」政策,透過細化環保措施,制訂時間表,逐步將本澳打造成為綠色低碳城市。在源頭減廢方面,近年來當局亦有作出努力和嘗試,譬如在街市設置廚餘處理機,把廚餘轉化為有機肥,運輸工務範疇官員早前表示,政府會在公共房屋群公共範圍的合適位置安裝廚餘處理機,未來會先在石排灣公屋群安裝有關設施,供區內餐飲場所使用。以及計劃徵收膠袋費,邁出「減塑」關鍵一步。而有關固體廢棄物處理方面,當局擬與內地合作,用於填海造地。 特區政府倡導科學決策、科學施政,環境污染治理亦須引入「科學」概念,環保當局須有科學合理的規劃,以及全局觀念,須從影響本澳的主要環境污染因素入手,提出針對性改善措施,從而對症下藥提升環境質素。環保局發佈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內容顯示,本澳的環境狀況愈趨嚴峻,19項主要環境指標(包括82項子指標)中,趨勢為「良好」的子指標僅有15項,有空氣質量指數、碳排放強度等;而趨向「不良好」的子指標則有26項,有耗電量、用水量、運往垃圾焚化中心處理的廢棄物量、沿岸水質總評估指數等。 本澳沿岸水質逐年持續轉差,氹仔、外港、北安、黑沙環、內港、南灣等監測點的非金屬評估指數均出現超標,其中以內港的水質污染最為嚴重。有團體指出,港珠澳大橋興建工程令本澳周邊水域污染愈趨嚴重,而當局卻耐心等候構建「一河兩岸親水綠色長廊」,何時啟動相關工程尚無時間表,質疑當局採「拖字訣」。另一方面,本澳機動車數量日益增多,至2015年底,註冊機動車逾24.9萬輛,按年增加3.8%,隨著車輛總數不斷飆升,空氣污染和碳排放均明顯影響本澳環境質素。 環保局新官上任,面對相當多的環境問題,當局須汲取過往「飛灰撲面」的深刻經驗教訓,以科學施政精神,從完善法律、加強宣傳和監管入手,坐言起行,分步落實「源頭減廢」政策,對症下藥治理環境污染,配合特區「5年發展規劃」,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宜居、宜遊、宜業、宜行、宜樂的「5宜」城市,達至「環境保護成效顯著」之目標,建成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家園。

濠江日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