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工匠式繪畫難提創意

2016-04-19 06:31

    工匠式繪畫難提創意

    經濟環境好轉,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投入毫不吝嗇,除了名師補習,不少家長會讓子女報讀藝術課程,培育子女成為多才多藝的全能優異生。以繪畫為例,小朋友在課堂臨摹或跟老師思路畫畫時,形神俱到,有板有眼,家長深感欣慰。

    學生是否學有所成,家長、教育工作者意見不一。家長眼見孩子越畫越像,認為“有進步”。專家卻否定“畫得似即最好”,認為在老師引導下,孩子只懂“依葫蘆畫瓢”或“照葫蘆畫葫蘆”,其與生俱來的創造性不能展現,扼殺了小孩的天真與天性。

    有藝術工作者直言,孩子畫畫態度與表達技巧,與美術課堂的教學模式密不可分。某些教師貪方便,常讓學生簡單臨摹,要求畫面乾淨整潔,顏色不能塗出界。這種學習模式,學生充其量是“畫得似”,與藝術教育追求創意與感情抒發的目標相去甚遠。小孩更因畫得不似而緊張,一改再改,畫畫成“艱辛”任務,抗拒再畫。

    先進國家重視小孩的藝術教育,並非要為社會培養大批的藝術家,而是透過藝術感悟小孩心靈,讓他們發現身邊的美,找到情感抒發的出口。老師應以此為鑒,引導學生觀察,鼓勵放飛思維,走出造型概念的束縛,哪怕“牛頭配馬嘴”亦有利孩子大膽、自由發展自己風格。家長也應有此認識,小孩通過接觸藝術,感受到“好玩”與滿足最重要,工匠式的訓練和要求大可不必。

    悅   鳴

澳門日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