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 內地首季黃金消費三百噸
  • 金價衝高 買金客少兩三成
  • 與人類智能有差距 AI“入屋”需時
  • 八大變革引領智能工廠建設
  • 修水旅遊推介 與澳客源互送
  • 賀州打造灣區康養旅遊首選地
  • 大健康產品整合 促琴澳旅業融合
  • 南京文旅推介 展四季風貌
  • 旅博會促逾30項目簽約
  • (一家之言)做好服務創新產品 破悶局
  • 越國會主席王庭惠辭職
  • 美首季經濟增1.6%遜於預期
  • 我公民在菲潛水溺亡
  • 美高校爆“挺巴”抗議
  • 華籲在美留學人員注意安全
  • 漁碼購物消費嘉年華開幕
  • 內地澳門入境旅遊推介昨舉行
  • 首季居民失業率降至2.7%
  • 灣區知產中心協助對接逾2,500宗

社企創新經營 顯在地獨特性

2016-05-05 06:31

胡哲生

    社企創新經營   顯在地獨特性

    近年政府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除鞏固博彩業龍頭地位,還大力推進旅遊、會展、文創等多元產業發展。去年政府提出推動社區經濟,並在經濟委員會下設社區經濟小組,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曾說:“社區經濟將是促進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和平衡社會整體需求的其中一種途徑。”振興社區經濟不僅可惠及中小微企,延續本土特色文化,更能令旅客有更多消費選擇和體驗。

    有見及此,本報在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協助、中小企服務平台支持下,赴台灣了解當地社區經濟的發展實況。社會企業在台灣的發展漸見規模,各式各樣的社會企業在不同平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期訪問的輔仁大學教授胡哲生以台灣社會企業作為基點,深入剖析社會企業的形成及未來發展趨勢。        (五)

    既要解決社會問題,又要達到商業營運上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企業,近年在全球各地蔚然成風。不少胸懷大志的創業者,在這個新興領域深耕,希望利用不同營運模式,扶助弱勢群體,改善社會現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台灣的社會企業更是遍地開花,凸顯在地獨特性。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胡哲生表示,社企存活率比普通企業高,一般達五至六成。社企必須創新經營,尋求合適發展之路,產品和服務要與非營利組織區隔。

    匯集民間智慧

    世界各地對社會企業定義不一,胡哲生指出,社會企業是指兼顧社會價值與獲利的組織。一般來說,社會企業分為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新加坡、英國、香港的社企主要由政府政策資源領導的組織發展而成,台灣社企基本上由下而上發展。

    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偏鄉農村便是工業化發展的受害者,很多人看到自己村子、土地、生存環境受到傷害,希望用自己力量改變未來,社企就這樣應運而生。據估算,台灣社企約有一千間,其中農業社企佔近五成,這代表台灣農場、農地、農村問題嚴重。由下而上發展起來的社企匯集民間智慧,大家對周遭事物有深刻體會,清楚了解形成問題的細節和嚴重性,解決問題可對症下藥。

    做產品服務人

    他稱,通往羅馬的路不只一條,社企很少賺大錢,但也不會大賠。社企的共同點是可看到別人的痛苦或需求,用創新概念、身邊的資源,靈活解決問題。同情、救濟不能當飯食,要解決痛苦,必須想辦法自力更生,做產品服務別人。社企不追求全世界都喜歡它的服務或產品,但要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經營、管理好產品。

    社企未來會越來越蓬勃,過去弱勢群體只能被接濟,但現在社會風氣不一樣,大家應學會用自己力量站起來。建議有志運營社企的創業者要用對的方法、對的人進入社區,千萬不可打着幫助別人的旗號做社企。

    本報記者   何秀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