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兩岸和平小天使交流24年

2016-05-07 06:30

【中新社台北5月5日電】(中新社記者 鄭巧 張一凡)始于1992年的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已走過24個年頭,逾萬名兩岸少年兒童參與其中,用“天使”般的笑容拉近距離。20多年來,活動創辦人、台灣中華企劃人協會理事長翁林澄“一直在現場,沒有離開過”。
近日,翁林澄在台北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談一路苦樂和未來設想。兩岸開放探親、交流初期,翁林澄多次到北京,思考能為分隔40年的兩岸民眾,特別是“下一代”做些什麼。1991年,時任中華企劃人協會秘書長的翁林澄與北京中國兒童活動中心等簽署備忘錄,為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拉開序幕。
次年,146名台灣的少年兒童前往北京,與當地小朋友一起遊長城、競才藝,進行為期一周的參訪。一個月多後,33名大陸小朋友來到台灣,入住台北、台中等地的“接待家庭”,自此有了台灣的“爸爸”、“媽媽”。這些穿越海峽傳遞友誼的小朋友被賦予一個可愛的名字——“兩岸和平小天使”。
原為國際青年商會會員的翁林澄,曾在自己家裡接待過來自韓國、新加坡、日本等地的兒童。他嘗試把“接待家庭”這種方式移植到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中,“從一開始,我們想做的就不是旅遊接待,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深度接觸。當然,安排接待家庭需要長時間籌備,事先需要找到同一年齡段的小朋友,考察衛生、安全以及經濟狀況等。”
翁林澄說,兩岸開放之初,有些台灣孩子會把大陸小夥伴帶到自己的學校,與同學們一起玩,造成很大轟動。自己一直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們深入瞭解對方的生活習慣甚至價值觀,建立友誼。
受20世紀90年代初大陸經濟條件所限,加之每屆和平小天使活動都由大陸不同省份承辦,“家庭接待”直至2002年第七屆活動時,才在上海推行,此後也在北京、福州等地推行。翁林澄說,參加活動的小朋友最大15歲,最小才7歲,相關主辦單位也會基於安全考量,讓接待家庭安排一天自由活動後,在晚上9時前把孩子送回飯店。
但翁林澄還是希望,兩岸下一代的交流應不僅僅局限於互訪遊覽、展示才藝等,可以多多深入社區,發展成為家庭對家庭的模式,並就社會關注的某些問題進行討論。在他看來,這是“體驗式”交流的一種嘗試。
經過20多年的耕耘,“兩岸和平小天使”已成為兩岸青少年交流中持續時間最長、年齡最低、影響深遠的品牌活動。時任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曾為此題字“一樣的臉孔,一樣的光榮”;時任海基會會長辜振甫也曾題字“純真的藝術交流,原始的歷史意義”。
在翁林澄簡樸的辦公室裡,放滿了他赴大陸各地交流時收到的禮物。年僅7歲的殷哲小朋友用毛筆寫的“我是淘氣孩”字畫被掛在顯眼處,這些都是翁林澄的“寶貝”。他笑言自己還是“郵差”,因為常常要為已成為好朋友的兩岸小夥伴們互帶禮物。
在收穫感動與喜悅的同時,翁林澄也承受質疑。他多次被台灣相關安全單位請去“喝咖啡”,甚至被扣上“紅帽子”,也有人說“做小孩子的工作太慢了”,這些偶爾讓他有點傷心。
但是翁林澄還是選擇堅持。他說,今年5月20日新當局在台灣上台後,辦交流活動的難度可能會增加。但小天使活動不會斷,還是要努力喚起小朋友作為中華兒女的使命感和榮譽感。兩岸青少年交流也不能斷,斷掉後縫合很難。
“浩瀚的海洋,在兩岸之間,我倆已經相隔多少年……一樣的大地,一樣的天空,你我未來命運相與共。一樣的血液,一樣的光榮,心中擁有同一個夢。”這首20多年前由台灣音樂人趙伯干專為和平小天使活動創作的歌曲《同一個夢》,相信還會一直被傳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