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越南國會免去主席王庭惠職務
  • 廣東梅大高速公路塌方搜救工作持續
  • 有議員促關注僱員線上“隱形加班”
  • 港首季GDP預估增2.7% 續推盛事經濟促進旅遊業復蘇
  • 一站式發牌僅可「商社通」申辦 市政署:1月至今接逾廿宗申請
  • 粵澳名優商品展7月舉行 現接受本地中小企報名參展
  • 美高梅中國首季營收82億升70% 經調EBITDA達25億按年飆77%
  • 學者料5月賭收高見197億元 全年或達2,276億超政府預期百億
  • 五一黃金周第2天15萬旅客訪澳
  • 中國駐菲使館促菲停止侵權挑釁
  • 中方促美停止借世衛大會炒作涉台問題
  • 湯姆斯盃:國家隊淘汰印度晉4強
  • 藥監局公布回收一款中成藥
  • 金管局提醒市民勿輕信網上貸款廣告
  • 衛局再接1例輸入性登革熱病例報告
  • 海關破水貨點 檢值56萬活龍蝦
  • 交通事務局譴責對巴士站長的暴力行為
  • 市署指日本禽流感疫區產品不獲入口
  • 一款正露丸因質量問題須回收
  • 金管局就假冒政府構建借貸平台報警

隨筆:加拿大林火背後的冷思考

2016-05-11 00:34

加拿大艾伯塔省拍攝的火災現場

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媒體工作者在森林大火現場附近採訪
拋開這次火災不談,從大的生態角度看,林火並不完全是壞事。自然發生的規模不大的林火,能燒除枯枝朽木,補充土地養分,讓森林重新恢復活力。
在世界上一些林火高發國家,消防員們總是疲於奔命,哪裏有火情就奔向哪裏。以美國為例,自20世紀初美國林業局成立以來,防火滅火成為首要任務。這卻導致那些本應在偶發林火中燒光的灌木、叢林等得以不斷生長,為下一次大火提供了更充足的“燃料”。因此,近些年來“燒到失控”的林火越來越多。
“野火燒不盡”。這就像是一個尷尬的循環,滅火越快、越多,以後就更有可能發生失控大火。
美國《時代》週刊一篇報道援引亞利桑那北部大學森林生態學教授瓦利•卡溫頓的話說,生態系統最主要的自我調節機制就是頻繁發生的林火,每2到7年,就會燒一次。
但在現代社會,這種自然機制已經被打破了。
除了“滅小火而催生大火”,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變暖也為林火發生提供了更有利的“大環境”。而厄爾尼諾等週期性現象帶來的乾旱等極端天氣,更是“火上澆油”,又熱又幹,令火情一觸即發。
在美國,2015年見證了近幾十年來最糟糕的一個防火季,火情數量多、規模大。美國林業局局長湯姆•蒂德韋爾去年5月在國會一個聽證會上表示,“現如今美國發生的林火,其規模是二三十年前根本難以想像的”。但林火研究專家稱,這也在預料之中,主要原因仍然是全球變暖外加厄爾尼諾。
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麥克•弗蘭尼根、萊斯布裏奇大學的朱迪斯•庫利格等林火研究專家都認為,麥克默裏堡此次火情如此失控以及今年以來林火數目明顯多於同期,主要就是受到全球變暖的升溫和厄爾尼諾下的乾旱的雙重夾擊。
乾旱少水,使得森林裏的枯枝朽木變得“點火就著”。弗蘭尼根對媒體解釋說,一場林火的發生有3個要素:可燃物(枯枝朽木等)、點火(雷電或人為原因)和天氣(高溫、乾燥、大風)。
顯然,外部環境不容易控制。而如果能定期清理森林裏的“可燃物”,就如釜底抽薪,是消除火災隱患的關鍵一環,因此包括中國在內很多國家,如今已經開始用“計劃燒除法”來防範林火失控。所謂計劃燒除,是指在規定的區域內,預先人為燒除森林中的草叢、枯枝敗葉或其他植被,還能燒掉外來入侵物種,保護森林生態。
專家們說,很多國家在森林滅火領域增加投入,但其實一旦火情嚴重,滅火力量也只是杯水車薪。與其如此,不如將資金和人力向計劃燒除、防火宣傳等方面傾斜,防患於未然。不過,計劃燒除也要考慮到臨近居民區的空氣污染以及火情失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