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新聞特搜
  • 一乾百合產品鎘超標禁售
  • 海暉幼兒澳巴學習乘車安全
  • 兩地深化繼續醫學教育合作
  • 廣西黨委書記訪澳大促合作
  • 澳大展本碩生科研作品
  • 法進會向婦校學生宣講三法
  • 利瑪竇北京畢業旅行增見聞
  • 歷史學家科大談唯物史觀
  • 鏡平講座助學生規劃未來
  • 濠江英才教學研討祝三慶
  • 聖中家長分享故事推廣閱讀
  • 聖瑪沙利羅托所慶祝母親節
  • 理大病菌基因研究新突破
  • 大中學生灣區徵文賽頒獎
  • 國際學校系列活動展教學成果
  • 今明續有驟雨
  • (新聞小語)宣傳進校園 防騙護學生
  • 氣象局:續優化惡劣天氣預報
  • 氣象局籲提防強對流天氣

何偉添:無害化處理垃圾填海

2016-05-17 06:30

何偉添

    廢棄物大增   焚化爐飽和   堆填區爆滿

    何偉添:無害化處理垃圾填海

    【本報消息】垃圾堆填區早已飽和,加上接連發生火警,令社會再次着眼源頭減廢。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認為,當局可借鏡內地做法,篩選、無害化處理佔堆填區總量九成以上的建築垃圾、淤泥和爐渣,轉化為填海材料。

    何偉添認為,本澳人均生活廢棄物量居全球前列,雖然大部分生活垃圾會送往焚化中心焚燒,但大量垃圾焚燒令焚化爐處理能力接近飽和,增加堆填區壓力。本澳去年垃圾量更增加一成,歸根究底,是當局源頭減廢及資源回收滯後所致。

    用者自付遙遙無期

    在源頭減廢上,本澳的環保相關法律法規滯後,建築廢料徵費和膠袋徵費等計劃仍處於諮詢階段;回收廢棄物方面,垃圾分類回收循環再利用比率過低,回收箱設置地點又不夠便民,雖已在一些酒店、學校、石排灣公屋群有設試點,進行小規模廚餘就地處理示範工作,但畢竟規模較小,而且力度不足,垃圾問題日益嚴峻。

    垃圾焚化中心處理量預計於一七年將達到設計處理能力的頂峰,環保局有計劃將之升級擴容。何偉添認為,垃圾量增多,源頭減廢顯得重要,建議先從廚餘入手。因廚餘佔每天送往焚化中心垃圾總量約三分之一,減少這類垃圾,一方面可以減低焚化爐飽和壓力,又可以減少燃燒使用的燃料。

    環保局一直強調要加強宣傳教育,做好源頭減廢,但工作卻一直未見成效和規模。如學校廚餘減廢工作自一三年起停止運作至今,祇靠環保團體義務承擔人力物力支援學校,才能維持廚餘處理設備運作,環保局卻“闊佬懶理”,可見對相關工作未能有足夠重視。

    當局借鑒內地經驗

    何偉添認為,本澳可篩選佔堆填區總量九成以上的建築垃圾、淤泥和爐渣,將之無害化處理,轉化為填海材料,並綜合國家海洋局的填海材料標準,取代天然砂,以免受到如A區去年“無砂可填”的困擾。現時國家海洋局南海規劃與環境研究院已於廣州南沙設有相關項目示範點,值得澳門政府部門借鑒學習。

    面對現時爆滿的堆填區,何偉添認為短期措施可在現時澳門管理水域內建立海上平台,將惰性物料、淤泥和爐渣等在平台上無害化處理並用作填海。一方面可以減輕堆填區壓力,長遠更可騰籠換鳥,釋放堆填區這一珍貴的大片土地資源,增加澳門的土地承載力和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