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女籃銀牌賽:鮑青網 39-58 火鳥
  • 世乒沙特賽:國家隊包辦全部五項冠軍
  • 氣象局16:22改發紅色暴雨警告
  • 育兒苦樂相隨 團體籲營造氛圍鼓勵生育
  • 黃色暴雨警告下午4時生效
  • 梁孫旭關注腦中風患者復康支援
  • 夏寶龍本月13至19日來澳考察調研
  • 格魯吉亞有示威反對外國代理人法案
  • 未來1小時本澳或有大雨 (15:28)
  • 中華白海豚與港珠澳大橋環境共融
  • 夏寶龍明起來澳考察調研
  • 本澳未來2小時料有大雨(14:40)
  • 橫琴一日遊增進澳人瞭解深合區生活環境
  • 九澳護養院4院友流感
  • 院友母親節外出相聚 增親友感情社區聯繫
  • 市政署:未有場所違反鮮活食品規定
  • 外交公署:堅決反對美國會涉澳報告
  • 橫琴一日團助澳門居民了解生活配套
  • 中華白海豚與港珠澳大橋環境共融
  • AG600水陸兩棲飛機完成首次夜航試飛

綜述:歐盟在難民危機窘境中掙扎

2016-05-23 01:17
【新華社北京電】由聯合國召集的首次世界人道主義峰會即將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而此刻,面對源源不斷湧來的難民,一向在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方面走在前列的歐盟,卻眉頭緊蹙——拒絕還是接收?接收多少?如何讓難民融入當地社會?……一連串難題讓歐盟面臨最尷尬的人道主義救援任務。
“新干涉主義”自食苦果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有逾120萬人在歐盟28個成員國首次申請避難,人數是2014年的兩倍多,而敘利亞、阿富汗和伊拉克是申請避難者的3大來源地。
面對此次空前的難民危機,歐盟顯得相當尷尬。匈牙利科爾維努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教授加利克說,阿富汗、伊拉克及敘利亞等國大量難民的產生,與美歐對這些地區推行的“新干涉主義”密不可分。
加利克認為,美國當初以反恐、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推行民主為藉口對阿富汗和伊拉克進行軍事干預,“現在被證明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作為美國的盟友,歐盟國家也參與其中,“美國和歐洲(對難民問題)負有很大的責任”。
在之後的西亞北非政治動蕩中,美歐再次聯手推行“新干涉主義”,造成多國局勢持續劇烈震蕩,難民危機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有法國分析人士指出,利比亞在卡扎菲執政期間曾與歐盟共同打擊前往歐洲的難民偷渡。但後來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粗暴干涉利比亞事務,導致該國局面千瘡百孔,根本無力再阻止來自非洲的難民通過利比亞進入歐洲。
馬其頓難民救助非政府組織“萊吉斯”負責人斯馬伊洛維奇說,“難民是被戰亂逼入歐洲的”。她說,和平穩定時期,敘利亞和伊拉克是中東北非地區向歐洲移民意願最低的兩個國家,但近年持續不斷的戰亂讓兩國民眾在國內生無所依,不得已冒死偷渡歐洲。
難民危機讓歐盟蒙羞
面對二戰後最嚴重的難民危機,歐盟各國在應對上分歧嚴重,使安置難民承諾成為一紙空文;多國關閉邊境出現“再國家化”;各國先後推出多項難民限制措施……種種行為令自詡以平等、博愛和人道主義為核心的歐洲價值觀蒙羞。
為解決難民危機,歐盟領導層多次開會,承諾去年和今年共拿出92億歐元資金用於應對難民問題,並制定一系列措施,包括成員國自願出資,按國土面積、人口、經濟實力等因素,分攤進入意大利、希臘等“前線”國家的難民,擴容希臘等地的難民安置中心等。
然而,各成員國對出資要求響應者寥寥,至今資金缺口仍很大。難民配額分攤更是阻力重重:2015年各成員國答應兩年內轉移安置16萬難民,而去年9月至今年4月中旬,實際轉移安置難民只有1145人。
此次難民危機,也使歐盟引以為豪的人員自由流動政策受到衝擊。今年3月以來,難民向北遷徙的主要線路“巴爾幹通道”沿途國家紛紛關閉邊境,數萬難民滯留希臘等地。儘管關閉邊境為各國自行決定,但此舉已與歐洲一體化直接相悖。此外,丹麥、瑞典、奧地利、克羅地亞等國也紛紛推出對難民的限制措施。
匈牙利《人民自由報》主編安德拉什指出,由於成員國的多樣性,在有分歧、需要作出犧牲的問題上,歐盟再一次出現無法達成共識的局面。高舉人道主義、人權和平等大旗的歐洲,卻以自己的行為越來越頻繁地違背自己的原則。
今年3月,歐盟在德國牽頭下與土耳其達成難民交換協議。聯合國機構和眾多國際法專家對此表示質疑,認為此協議違背國際人道主義精神,違反國際難民救助規定。
在德國,一直支持總理默克爾難民政策的綠黨對協議提出了嚴厲批評。綠黨議會黨團主席霍夫萊特說,默克爾就此達成了一個全歐洲的解決方案,但是卻放棄了自己的人道主義立場。“因為這筆交易是以犧牲難民利益的代價達成的。”
難民融入道險且長
大量難民的入境,直接考驗著歐盟各接收國的經濟、社會承受能力,也引發了眾多摩擦和擔憂。
在瑞典,儘管政府出臺了不少舉措以幫助難民融入當地社會,但暴力事件仍層出不窮。瑞典《每日新聞》報道說,自2015年10月至今年1月底,瑞典警方共接到牽涉難民的報案超過5000起,其中約1200起涉及鬥毆、施暴和恐嚇。
在法國,有媒體調查顯示,56%受訪者反對接納包括難民在內的非法移民;在德國,尤其是東部地區,多次發生極右分子在難民營外聚眾鬧事、攻擊難民和焚燒政府計劃安置難民的設施等事件;捷克、波蘭等中東歐國家則擔心難民影響本國民眾就業,在宗教等問題上也對難民融入心存憂慮。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歐盟各國政府動用了大量資源,出臺了種種措施來消弭難民和當地民眾間的鴻溝,但如此大量的難民如何真正融入社會將成為歐洲長期面臨的挑戰。
歐盟何日才能擺脫難民危機窘境?對此,奧地利前總理布澤克說,如果歐盟各國繼續各自為政,難民問題的解決將遙遙無期。更重要的是,歐盟必須意識到,敘利亞等國的戰事不止,北非多國的戰亂和貧困未消,就會有更多難民逃離家鄉來歐洲。幫助這些國家平息戰亂、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才是解決難民危機的根本之道。(執筆記者:胡冠、謝琳;參與記者:和苗、何夢舒、楊永前、石壽河、劉向、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