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正報
新聞
  • 青少年流行時裝技術大賽冀發掘新血
  • 鄭志強自評六、七十分
  • 立會保障人權工作應多做 歐安利臨別贈言
  • 會否再獲委任 馮:點知事頭點睇?
  • 回歸館將展出饒宗頤荷花佳作
  • 陳明金寄望年青人
  • 駐澳門部隊政治委員調整
  • 韓男來澳輸光兩年來盜竊維生
  • 主席依依不捨送別來屆不選議員
  • 社工局冀明年推 無障設計建築 指引
  • 體奧會與中銀連續四年辦獎學金計劃 昨101人獲「優秀運動員中銀獎學金」
  • 責罵應對子女情緒適得其反 鼓勵學習正向態度處理情緒
  • 『伸出雙手感受真摯友情』 本澳大學至友分社獲傑出分社獎
  • 助人為快樂之本! 金沙攜手本澳義工製作三萬五個福袋
  • 澳門教區梁文燕托兒所 加強與家長聯繫和溝通
  • 立方米辦塗鴉賽發掘繪畫潛能
  • 《飄流船廠》話劇本月公演八場
  • 第二屆在台就讀澳生訪黔交流
  • 全澳青創賽初創組初賽18隊入圍
  • 潘雲東副特派員會見兩國駐港總領事

文化在山林

2016-05-24 06:30

布渣葉、鴨腳木、木棉花……只見一行人正了解着各種煲涼茶的常見材料,但地點不在藥材舖,而是在松山山上。
「涼茶製作技藝是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但今天,年輕人對涼茶都不了解。五花茶喝不少,但只知道是一瓶瓶的,卻不知道是哪五種花,花長甚麼樣子。」擁用中藥學碩士學位的環境教育導師陳俊明介紹,這次活動源於澳門扶輪青年服務團希望推廣「涼茶製作技藝」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故想到向大家介紹澳門山林中的涼茶草藥,了解大自然的故事,「我們希望帶大家去建立一種跟自然的關係。」
山上的寶藏
事實上,「文化」的拉丁語最初便有「耕耘」的意思,亦即與大自然互動。縱觀人類千萬年來的發展,山林一直為人類提供各種資源,人類亦一直依賴自然而生。例如澳門位處嶺南地區,溫暖潮濕的天氣容易使人身體不適,山上的一草一木卻可為居民免費「贈醫施藥」,亦於是發展出涼茶文化。「例如廿四味當中有一種藥材叫鴨腳木,在澳門非常普遍,幾乎所有山林都會看到,可以清熱袪濕;又例如夏枯草,在山林亦非常常見。在路環一些山上甚至可看到五指毛桃、布渣葉等,有健脾開胃、消暑化痰的功效,一些蕨類亦可以外敷止血。」
陳俊明認為,澳門受現時的生活環境所限,加上自然教育不足,這些與大自然有關的非物質文化已在日常生活中褪色,山林的作用已被矮化至單純綠化裝飾。「那我可以用假樹假花代替,也沒必要讓花草樹木持續生長,有空換別的植物就是了,有錢便可以。」
他強調,並非鼓勵大家在山上採藥,因為野生植物不應被採摘,當中亦有法規去保護,但希望大家了解自己與大自然的關係,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智慧得以承傳。
「以前的人有這些知識,由葉到莖到根,每部分都可以入藥,每部分的藥效都不同,所以山林是一個寶庫,可持續發展之餘亦不能剷走,因為那是個藥箱。但今天只覺得那是草一棵,不會太留意,但這些正是慢慢失傳的智慧。」
困在石屎森林中
親親大自然,是假日期間深受市民喜愛之活動。環觀澳門,不論澳門、氹仔、路環等區的民居附近,皆有一些較大型的綠化地段,如松山市政公園、大潭山郊野公園,或是較遠離市區的黑沙水庫郊野公園等,為市民提供了休憩的空間。然而,有經常登山的市民認為,郊野公園的一些設施及安排與「自然」的概念並不相符。現時即使走到大潭山或路環的山林中,仍會被無時無刻提醒着:自己沒離開城市。當中最明顯的標誌之一,便是大潭山郊野公園不久前舖設的柏油路。
「周末會有很多小朋友來這裏,他們就這樣失去了接觸泥土的機會。」曾參加「毅行者」,亦經常到香港遠足的ALEX對這工程甚為不解。
山林中的柏油路
柏油路有甚麼問題﹖同樣有多年遠足經驗的LEO認為,柏油路是以人工方式把山路兩邊自然環境割開。「如果以前是泥路,小動物會經過走過,泥路下也可能有些動物巢穴。夏天時會把柏油路面曬熱,小昆蟲過不了。」同時,被柏油路密封的路面,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去維護。「例如下雨天,兩邊山坡的泥沙、落葉會蓋着路面,讓人覺得很髒,需要找人去清掃。但如果是泥路,落葉會自然分解,大家會知道這是自然的樣子。」
ALEX和LEO猜測,這樣的安排可能是因為設計者認為遊人一般住在市區,已習慣走在市區常見的水泥路上,在郊野公園中安插這樣的設施能方便大眾,也不會把鞋弄髒。「但其實柏油路不比泥路容易走。時間久了,腳會累。」
監視在山林中
無時無刻令人感覺仍身處市區當中的,還有露營場地的設施。在香港,露營場地分多種類型。部分的設施,如洗手間、浴室、水喉等,一應俱全,適合親子同行。一些則遠離市區,讓人可紥營野炊,再抬頭抑望星空。但有露營愛好者曾表示,在晚上,路環九澳的露營區附近還有很多工程車不斷來回。Alex亦認為,黑沙燒烤場旁邊的露營場整晚都會開着大光燈,場內的閉路電視亦讓人時刻記得自己身處市區之中,「露營場與大路中間有一個圍欄,走去燒烤場的人會望進露營場,像動物園一樣,感覺不好。」而澳門的場地一律有自來水供給,毫無例外,讓人較難體驗純野外生活。「一開水喉就有水,小朋友很難知道水資源的珍貴。」
垃圾在山林
純自然的體驗難求,認識山林步行徑的導賞團亦經常爆滿,一位難求。如想自行了解,官方在網上亦簡單講解,唯沿路介紹樹目的資料不多,一些指示牌更出現發霉的情況。而在大潭山郊野公園中的原生魚類保育區,除了一塊指示牌外,同樣沒甚介紹池中的生物。據記者採訪當日所見,池中不少魚類早已「反肚」多日,疑似開始腐化的屍身浮浸在死水當中。
「可能他們有要做水池的意識,但沒從市民的角度去想,市民路過可能有興趣了解這個水池,但他們做了工作便算了。」LEO一臉無奈。
在今年春天,網上媒體《愛暪日報》亦多次報道有關多件大型垃圾,如床褥、檯、建築廢料,甚至2011年青海省副省長來澳訪問的橫額及民署公園的牌匾被棄置於山林間的情況。民署外判工程的地點亦出現大量垃圾,燒烤公園旁亦被倒泥頭。

拒人於門外的山林
環境未如理想,但聊勝於無,畢竟在澳門的選擇有限。但為ALEX而言,最大的不解在於預訂露營場地的便捷與透明度。「認識朋友曾以社團名義預訂場地舉辦一次兩日一夜的露營,但要報名就要親身到市民服務中心報名,而且事前無法知道某天的預約情況。」因此,申請人都要親身到中心確認,卻要等三至五個工作日才得到確切回覆。「可能申請當日職員說是有空位的,但最後會告訴你那天給人預訂了。你要再到中心再選日子,再等三至五天。」他表示,因為每個社團都有申請次數的限制,如一次選很多天,名額就會被浪費。「申請的情況不很透明。你不知道是自己先預訂,還是其他人先訂。為甚麼不能像戲院買票般即時顯示﹖」
就以上問題,本報亦曾去信民署反映。民政總署回應時解釋,大潭山環山徑開通至今十多年,由於路面土層經常因雨水沖刷而露出碎石。為免市民絆倒,民署曾定期用山泥鋪蓋凹凸不平的路段,但修補效果不如理想,故於主路段鋪設瀝青,以加強路面之耐用性。就園內出現外來物種及死魚,則可能與部分市民於「原生魚類保護區」的處水池放生動物有關。至於導賞團不足及露營場地的預訂便捷等問題,民署則沒有正面回應,只是重申民署有各種途徑向市民介紹山林,市民可到各區服務中心申請租用露營場地。
繞着山徑漫走一圈,不難發現遠方總有一幢幢的高樓大廈映入眼簾。「澳門有她的先天的不足。地方小,在路環走一圈,你在山上怎樣走都總會看到幾幢高樓,已很難有一地方是讓人可完全融入郊野。」LEO有感而發,「那幾幢樓無時無刻都在提醒你正身在市區,即使你在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