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視事關心
  • 節目表
  • Aespa八月赴台開唱
  • 徐睿知開IG疑復出
  • 米娜祖華域芝自爆拍戲內幕
  • 妮歌潔曼獲美影終身成就獎
  • 娜奧美金寶慈善機構遭除名
  • 卓寧塔圖珍娜狄雲打官司亦是朋友
  • 《澳門人》介紹簪花頭飾文化
  • 《劇場 · 閱讀》五十八期出版
  • 爆血爽片
  • 仙韻粵劇新春賀昇平永樂響鑼
  • 何伯宏冀將經驗回饋音樂圈
  • 台北旅遊看北緯 舞蹈棟篤笑浩浩
  • 《億計劃》被盜版拖累票房
  • 何伯宏喜愛伴奏有滿足感
  • 陳綺貞驚喜現身撐宇宙人
  • 三料視后這樣煉成的
  • 陶晶瑩跨足主持少兒節目
  • 林志玲拍雜誌照被嘲俗氣

葉丹青“轉行”行尾運

2016-06-01 06:30

    葉丹青“轉行”行尾運

    我日昨在《開戲師爺中的女漢子》一文中,提到羊城粵劇團文武生葉丹青。

    年前以望八之年逝去的葉丹青,在內地粵劇行中還不算是大紅大紫的名伶,但在息影多年後於九十年代末復出,活躍在廣東電視熒幕上“轉行”(轉換行當),由文武生轉為丑生或“冤氣小生”,臨老行返個“尾運”,一時間成為廣州街頭無人不識的“公衆人物”。有謂,近世粵劇界每多因“轉行”而聲名更起的名伶出現,其中最令人讚歎的是文武生梁醒波,他因中年發福;斷然改任丑生,成為華人社會中無人不識的丑生王;與波叔同時期的文武生文覺非也在五十年代初“轉行”做丑生,也成了廣州粵劇界丑生行當的一線紅人。葉丹青雖然不能與梁、文相埓,但“轉行”的功効也是顯而易見的。

    葉丹青之父名葉永青(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的高劍父的大弟子),受父輩薰陶,葉丹青未學戲先學畫,且頗有所成,在畫界中屬於不無筆墨之輩。十八歲時他轉學粵劇,數年後正式踏台板。有趣的是,做粵劇生角者多忌諱自己有“女伶腔”,但做了正印小生之後的葉丹青卻醉心於學唱“女伶”中的小明星腔,不怕人譏“姐手姐腳”。不過,他之所以學“星腔”,並不是要直接在演戲中運用,只是以練就吐字、發口、行腔等方面的基本功,汲取這種名家平喉唱腔的神韻以為已用。六十年代以後的他,在粵劇舞台上走的大體上是陳笑風和羅家寶的路線。

    知之甚深的名編劇家何建青(梁水人)評他是“以風為依歸,以蝦(指羅)為指南,所演之戲,均饒有書卷氣息,”又特別提到他“繪畫技法得自家傳,難怪他把戲演得那樣別饒雅致了”。不過,他所處的那個年代,生角強手如林,他長期處在小型班裡,“起飛腳”的機遇不大,直到“文革”後亦如此。

    九十年代初開始,葉丹青趕上一個電視粵劇崛起的機遇——能夠擔班的一線老倌,不可能長期不演舞台戲而在錄影棚裡拍戲,葉這類不受台期限制而又有相當表演能力的演員便能有機會上位。

    恰好電視台製作了一部長命劇集《孫秀才傳奇》(拍了幾年,共數百集),葉得以擔正,演活了一個正直迂腐且“戅居居”的落魄秀才,在生活中他也被人稱為“酸秀才”,成了大名。近二十年來,這劇集播過又播,其大名不斷喧騰衆口。

    童    仁